天地一太极 人身也是一太极(东方早报)
(2011-09-18 07:09:25)
标签:
养生太极阴阳国学张其成杂谈 |
分类: 养生之道 |
《东方早报》2011-9-17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1/9/17/666572.shtml
今年9月9日我在杭州做完养生讲座后,有媒体问我:“张老师,在现在养生图书市场整体不景气,老百姓都不再相信养生的情况下,你还出来推养生概念,是不是不太明智呢?”
表面看起来是这个记者的问题有些尖锐,事实上这个问题反映的正是当前老百姓对待养生的态度——怀疑并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
其实,相信什么人,相信什么学说,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在信你自己。所以我经常在演讲中说:我不是教大家具体怎么做,具体的技术非常简单,一分钟我保证教会大家,但是,一学就会,一会就错。而我要做的事情是“传道”,也就是引导大家自己变得有信心、有信仰,带领大家去把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源、我们生命的根本给搞清楚。
这个根源、根本是什么?在哪里?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当然就是在《周易》,在太极。我们的先辈发明的这张太极图太高明了,这张图可以把整个世界都包含在里面,一张太极图足以说明整个人体生命,人体生命的精、气、神也能被包含在其中。太极图总的指导思想就是阴阳和谐,太极图中黑颜色就代表阴,白颜色就代表阳。我们一看太极图,就可以看出阴多了(黑色的部分逐渐变多的时候)阳(白颜色的部分)就自然会慢慢减少,阴多到极点,阳退到极致,然后物极必反,阳就会慢慢长出来。然后阳开始占上风,阴就随着减少,阴逐渐退到极致,阳占上风走到极点,阳也要开始退,阴就再慢慢长出来。如此周而复始地维持着动态平衡。生命就是一张太极图,生命中的精、气、神也需要维持着阴阳和合,然后才能健康长寿,快乐智慧。
在人体而言,黑鱼代表着精,白鱼代表着神,中间的那条“S”曲线是沟通精和神的桥梁,所以它代表的是气。
中医把人分了为五态,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薛崇成教授、杨秋莉教授把它整理成五态人格理论。五态人格的人里就有一种是阴阳平和之人,这种人心态平和,谦虚从容,与世无争,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这种类型的人格也是古代医家最为推崇的体质类型。这种人一般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即使患病,康复得也快,有时不用吃药自己就好了。如果后天调养得宜,也没有受到什么暴力外伤,没有患上慢性疾病,不沾染上不良生活习惯,这种体质一般不易改变,这类人一般都会很长寿。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互相对立又彼此联系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在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提到了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养生首先得知道医疗知识,但是养生可不是看病,有了病还是要找医生。
北宋的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中说:“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或者只养生不看病都是不对的。
我们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如果阴平阳秘就不会生病,可以长寿。养生其实就是要顺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