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2009-12-10 17:48:33)
标签:

服装

曲裾

深衣

直裾

楚王

徐州

                  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

                     (一)

                           江南望云

 

前言:本文只是学习思考笔记。

     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引用说明,七拼八凑。

 

    现在,每年每季都有流行趋势,人们已经习惯了时装发布会。而在古代社会也有自己的流行时装,大唐就流行男女都穿胡服,女子着男装;汉代流行着曲裾深衣,这也正是休现了人们对美的事物有追求。

   如今汉服运动中,曲裾深衣受到女同袍的喜爱,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曲裾深衣。 

什么是深衣?

    深衣:本意是將上衣和下裳合為一體,所以叫“深”衣。女性穿著表示從一而終。據說女性的禮服是沒有上衣下裳的,衹有深衣。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口宽深衣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唐孔颖达疏。《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什么是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深衣有兩種:除了曲裾深衣,还有一种是直裾深衣。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右邊和下邊衣緣就叫“裾”,曲裾和直裾的區別就在於裾上,曲裾深衣的裾是繞在身上的,名之為“曲”。直裾深衣的裾是垂直於地面的,名之為“直”。

曲裾深衣在魏晉以後就消失了,最少南北朝就不見了。原因不明,可能是五胡亂中華造成的。也可能是曲裾太費布料,或者是做法太復雜。總之以後就是直裾深衣的天下了。

到了宋朝就搞不清曲裾到底是什麼東西了,衹根據一些文獻資料亂猜一氣,誤導了千年之久,直到解放後馬王堆出土了實物,世人才恍然大悟。

 

一.曲裾深衣的出现背景

    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汉承秦制。曲裾,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二.曲裾深衣款式 

战国时期: 

战国男子和女子的服饰以曲裾深衣为主,深衣也称袍服,袍服的衣袖有垂胡,这种袖式后来也常用,主要是可以使肘腕行动方便。裳交叠相掩于后,腰间系带玉佩于前。 

1.楚国女子的曲裾深衣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穿深衣的楚国女子(按照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彩绘木俑摹绘)。楚墓出土的陶俑中多数穿直裾袍,只有此图中的陶俑穿曲裾袍。袍式长者曳地,短者及踝,袍裾沿边均镶锦缘。袍身纹饰为雷纹和重菱纹,重菱纹又称“杯纹”,因它形似双耳漆杯或称为“长命纹”,取长寿吉利的含意。

 

2.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楚曲裾式单衣图(参照长沙楚墓《人物龙凤帛画》绘制》)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3.战国窄袖曲裾女服展示图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根据四川成都出土青铜壶纹饰复原绘制。女窄袖曲裾服,衣长略短,下配拖地长裙。

 

4.曲裾舞服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曲裾衣陶舞俑,徐州驮篮山楚王母出土,现藏徐州博物馆.曲裾衣陶舞俑身着绕襟深衣,顶发中分,于脑后挽成发髻。眉目清秀,身姿娇柔。从舞俑的造型来看,所跳的正是当时盛行的长袖折腰舞。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绕襟衣陶舞俑:徐州驮篮山楚王墓出土,现藏徐州博物馆.陶舞俑身着绕襟衣,发髻后挽,眉眼清秀,身姿妙曼。整件舞俑造型夸张,应是楚王宫内舞者的生动写照。

 

 秦汉时期: 汉承秦制:由于秦朝15年,时间不长,服饰没有变化。

4.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5.秦汉妇女的曲裾深衣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6.汉代窄袖绕襟深衣图(参考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汉墓出土木俑复原绘制)。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7.穿三重深衣的妇女,陕西西安红庆村出土加彩陶俑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8.汉代戴帽、穿曲裾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彩绘陶俑)。

原创:汉服思考之四:汉代流行时装--曲裾深衣(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