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威只不过是把加工链延长了一点而已

(2022-10-22 21:11:28)
标签:

财经

分类: 原创评论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简称“文章”)说,“光伏产业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进入垂直一体化的2.0时代”,引起了老红的一连串思考。

什么是“底层逻辑”?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那么,光伏产业的本质、底层逻辑又是什么?是降低度电成本,是让光伏发电最快成为最有成本竞争力的电力,这一点在可见的未来是不变的。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文章”会对老红产生误导:光伏产业的底层逻辑是可变的,当前正在变为2.0时代的“垂直一体化”。那么“1.0时代”又是什么?是与“垂直一体化”相提并论的“专业化”吗?显然逻辑也是不通的。

相信“文章”的本意也不是如此,“文章”只是想说明当前光伏企业的普遍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垂直一体化”与“专业化”并存,到更加侧重“垂直一体化”。

当前,光伏产业的底层逻辑是加速降低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这是确定和不变的。老红每天大量地阅读光伏,看到所有光伏企业家、产业研究人说到光伏产业的本质、底层逻辑时,都是降低度电成本。“李振国洞察到了光伏行业竞争的底层逻辑:效率与成本”;天合“‘四高一低’并非口号,而是实际应用后的经验总结,它的底层逻辑是从度电成本出发,将落脚点归于度电成本”;有光伏行业投资人则说:“降低度电成本永远是光伏的第一性原理”。

当前,光伏企业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是事实,但是说现在进入2.0的垂直一体化时代则一定不是事实。这是因为像隆基、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这些最具代表意义的光伏企业,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垂直一体化了。“垂直一体化”与“专业化”只是商业模式之分,没有先后之分,无论是产业界还是研究界也从未对二者的先后、优劣进行过排列。更普遍的看法是,最适合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不久前,老红在微信朋友圈里还看到这样一段很是认同的话:“目前光伏产业以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竞争为主。当前竞争以资本导向为主,在资本的加持下,产业规模得以快速的扩张。而这种趋势在未来一定会随着专业化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当前在光伏产业,谈及“垂直一体化”趋势及优点的文章确实不少,《垂直一体化:中国光伏产业的必然趋势》、《光伏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垂直一体化为王》等等,其实都是因为一件事情引起——光伏龙头企业的通威也从“专业化”商业模式转变为“垂直一体化”商业模式了。今年初,老红也曾发问:《通威 业化发展战略还能坚持多久?》。

通威的“垂直一体化”现象值得研究,但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因为在老红看来,通威不过就是很自然地把光伏加工链延长了一点点而已。

光伏加工链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过去通威以加工硅料、电池片见长,现在顺势进入组件环节,只是把加工链延长了一个环节。当前,除了通威延长加工链外,还有不少企业都在延长,既有组件企业将加工链上延至硅料的,也有光伏装备加工企业下延至硅片生产的。在光伏产业的大好背景下,在资本的推动下,这一轮“垂直一体化”趋势,只说明光伏产业已经来到产业成熟、竞争激烈的时代,并不说明“垂直一体化”一定优于“专业化”。首先从人类产业发展史看,一个新兴产业的早期,受市场不确定、资金规模影响,企业更多是“专业化”的,当这个产业成熟了、竞争激烈了,部分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获取高额利润,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其次从当前各类企业的盈利情况看,全球盈利最好、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是“苹果”,而“苹果”恰恰是“专业化”的典型代表。

当前大家如此热情地关注通威,不应当只关注它当前的“垂直一体化”,而应当更加关注它最优秀的“精细化管理”。“垂直一体化”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当市场好的时候,“垂直一体化”容易获得全加工链的高额利润,有利于与别人竞争,但是当市场不好的时候,“垂直一体化”由于加工链较长风险也倍增。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赛维LDK、英利,为了获得全加工链的高额利润,巨资进入硅料加工环节,推行“垂直一体化”,结果当2011年市场变得不好的时候,也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成也萧何败萧何。

所以,在当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趋势明显、企业毛利率趋低,一场产业整合即将到来的时候,当人们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当前光伏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时,不应当只是为“垂直一体化”唱赞歌,而应当是为企业如何在市场变得不好的时候,能够有效控制“垂直一体化”的风险而唱警示歌。做产业研究,不应是“事后诸葛亮”,而应是事前“吹哨人”。

通威是一个神奇的企业,是光伏产业的后来者,但它已经是最优秀的光伏企业,它为什么能做到水产饲料、硅料、电池片全球第一?为什么能生存40年而不倒?不简单是因为“垂直一体化”,更是因为“精细化管理”。是通威强大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使得它能在过去40年的风风雨雨中,始终能够控制风险,活了下来,才有了今天被人们关注的“垂直一体化”。

当前,一场残酷的产业整合即将到来,首先挑战的就是那些在产能和“垂直一体化”扩张过快的企业。

乱七八糟说了这么多,老红不是为了否定什么,更不是为了争论什么,只是为了自己理清思维。

 

参考资料:

《光伏产业的底层逻辑已发生深刻改变!》

《再度刷新全球纪录!隆基的光伏“技术战争”稳赢了吗?》

《连续4年蝉联陕西首富,他是怎么做到的?》

《光伏行业投资最重要的20条研判》

 

红炜

2022.10.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