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终将过去,但光伏世界从此不同
(2021-09-14 07:54:08)
标签:
财经 |
分类: 原创评论 |
6月26日,平日里总是很嗨的美国葡萄光伏公司老板袁海洋,那天尤其嗨,他在他当群主的“中美光伏群”里说:“美国制定太阳能产品美国造鼓励政策:如果通过(概率大),10年内美国几乎所有太阳能板将会是美国制造:我们‘中美光伏群’忽悠了十年的美国制造,终于要实现了…..”接着,他转发了一篇应该是发表于6年前的文章《袁海洋:光伏界将迎来“美国制造”?》,老红想,题目的问号一定是记者加的。那次袁海洋被采访时说:“五年前,我看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说5年内美国制造业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袁海洋的嗨,群友们先是“群殴”:这都是哪年的老文章了。后是告诫:只是通过一个“法”而已,还要以观后效,就算美国大力鼓励光伏制造,也成不了什么大器。
关于“光伏界将迎来‘美国制造’”的判断,老红和袁海洋一样尴尬,只是时间不同、认知角度不同而已。
去年新冠疫情刚刚爆发不久,老红就写了《新冠疫情带来中国光伏的产业背景变了》,说:“调整全球产业链是大势所趋,中国光伏产品80%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一年过去了,“大势所趋”一点都不显现,老红只好先写了一篇《中国光伏这个逆逆全球化的东西》,挽回一下面子。但这并不代表老红改变了初衷,相反过去一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暗潮涌动,让老红更加坚定了初衷。
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从未经历过如此规模、如此长时间的疫情,它在多个层面改变了人类社会。既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的进步,又改变着全球的供应链,就像老红在《新冠疫情带来中国光伏的产业背景变了》文中说的:“因为疫情,许多人在重新认识全球经济一体化,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时装业的老总,他说‘我的货源100%来自中国。我现在什么货都拿不到——我的公司要倒闭了’”。将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会演变成什么样不知道,但是老红看到,当前缩短、优化全球产业供应链正在成为事实。
过去一年,老红总会看到这样一些信息:《不愿再过度依赖中国,日澳印“抱团”启动(光伏)供应链倡议》、《先导智能与印度光伏组件制造企业Waaree签订3GW设备订单》、《产能300吨/日 印度制造商将建立新的光伏玻璃工厂》、《印度光伏制造商Goldi Solar:拟新建2GW M10光伏组件工厂》、《1.85亿欧元,梅耶博格融资扩建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未来异质结电池不外售》、《美国参议员提出议案:为太阳能制造商设立税收抵免 旨在加快美在全球竞争力》……类似信息还在不断出现,类似信息一定会改变全球光伏供应链的。
恰巧读到《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选择》一文,有一段极为费解的话:“我们的研究从行业层面、国别案例等角度揭示了产业链的二元悖论:一国在某个产业链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该国对这个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不依赖于对外国的进口,两个方面难以同时兼得”。幸好后面有一句“随着中国某个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上升,该行业对外依赖程度也将呈现上升趋势……这种悖论只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让老红明白了这样一个意思:正在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的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光伏产业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意味着中国光伏对外依赖程度也举足轻重,当全球光伏产业链发生变化时,中国光伏产业也将深受影响。
当前,因为疫情、产业链安全、数字时代的能源地位、意识形态之争和修昔底德陷阱等多重原因,各国已经在探讨改变光伏产业全球供应链,而美国一定会通过一系列限制中国、促进美国光伏生产的政策。这些变化,也一定会影响到在全球光伏供应链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国光伏产业。
读懂了这些,老红好像也更多的读懂了国家提出的“双循环”。中国光伏企业,只有比别的产业中企业更多地做好“双循环”的准备,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光伏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认识袁海洋的时间长了,总觉得他有点“神”,对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总是有着敏锐而独特的感觉,只是这些感觉有时对有时错,这次就可能是对在了方向,错在了时间。但无论如何,这次看到袁海洋兴奋于美国很可能通过鼓励光伏制造的政策,让老红觉得过去一年关注的问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袁海洋:光伏界将迎来“美国制造”?》
《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选择》
红炜
20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