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2015-09-22 21:15:28)
标签:

66号公路

旅游

听火车的宝贝

西雅图

杂谈

分类: 国外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我与我妹也有相同的地方:爱看书、爱吃螃蟹。但,仅此而已。


    在这两个共同爱好下再次分出不同,就像一棵大树的枝杈儿。比如她喜欢韩寒和王朔。但在我眼里韩寒就是个艺人,而自从王朔“疯了”后再也没敢问津他的文字。她喜欢海派的钱钟书,我喜欢四合院里的老舍;她喜欢书桌前的杨绛,我喜欢旅行中的三毛……然后殊途同归,又回到同一个枝杈上——我俩都喜欢《百年孤独》、《毛姆文集》与《张爱玲文集》;最后再分出叉儿来,她喜欢《如何整理房间做个好主妇》,我喜欢《大平原印第安的天地艺术》……

 

    至于螃蟹,她只爱吃螃蟹腿儿。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Coupeville有一座不大的图书馆。几次路过都没有进去,那时我们并不了解美国图书馆的制度,是不是要办读书证?外国人是否可以进去阅读?

 

    在咖啡馆里读书与在图书馆里读书的感觉到底有多大的不同?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俩都沉默了一会儿,良久,我问:“你去过图书馆看书吗?”

    “没有,你呢?”

    “我也没有。”

    然后又是一阵沉默,我妹把书一合说:“去一趟不就知道了嘛。”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在一个明媚的午后,我们离开咖啡馆走进图书馆……

    工作台里的女人微笑地冲我们点了一下头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我们事先准备的所有腹稿就在这个无声的微笑中“焚烧”成灰儿了。在三个多小时的阅读中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身份——我们不是游客,我们是两个来自北半球的读书人。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图书馆是免费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此阅读。不用出示证件,不需要单位介绍信,不需要押金,不用办理阅读证,唯一的要求就是保持安静。

 

    馆内分成若干读书区域,每个区域的阅读场景各不相同,满足人的不同阅读姿态。有人喜欢书桌,有人愿意懒洋洋地卷在沙发里,有人愿意坐在地垫上,有人喜欢趴在电脑前……儿童读书区域被单独隔开,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卡通画,有趣的读物让孩子不会因为无聊而吵闹。

 

    三面墙都有大玻璃窗,窗外是绿色植物,保证良好采光同时也不过于刺眼。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我与妹妹分别找到了自己要看的书,她坐在书桌前,我则卷缩在靠窗的单人沙发里。无论你选择坐在哪里读书,都会有一个小茶几和电源插孔;在前台有由废纸剪裁成的便签纸和手指长短的铅笔,可以根据需要拿取。

 

      在图书馆门口有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每次来读书时,我都会把手擦拭干净,一是尊重他人与书籍,二是减少疾病的传播;出门时再洗一次,因为我有用手抓食品吃的习惯。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门口还有一个长方形大纸箱子,里面整齐地装着儿童书籍。桌子上放着一个盒子,盒子上写着:一美元一本。这些儿童书籍是当地居民捐赠的,无论大小厚薄与新旧全部是一美元。要知道在美国买新书是很贵的,但二手书几乎是跟白给的一样。


      “怪不得美国的纸媒不景气呢。”

      “只有这样才会出精品。”


      在华盛顿大学书店里,专门有几排架子买旧书,很多学生会买学哥学姐用过的课本和参考资料。看着站在旧书架前认真挑书的学生突然开启了我脑子里的一个默认设置:我们的学生用的可全都是崭新瓦亮,飘着油墨香的新书啊!让我更加猛醒的是用过之后基本上都当废品卖掉了!我曾满腔热血地把Apple的书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可邮费贵的吓人,让我从此失去了奉献爱心的勇气。

 

     “如果中国能有一个机构专门廉价收旧课本,再低廉地卖给新生,会减轻多少负担啊!”我在回去的路上对我妹说。

     “不可能!发新书是几十年留下的传统,就像春天草要变绿一样。不可逆!”我妹像赶苍蝇似得大手一挥:“再说了大家都用旧书了,印刷厂还活不活了。”

    “那凭什么大都市的孩子用新书,贫困山区的孩子就得用旧书!为了国家机器,老百姓可以不用活是吧。”

    “你跟我急没用。你太理想主义。”

 

    我也曾与女儿探讨过关于节俭的问题。Apple说:“在中国,有钱人节约才叫节俭,穷人节约叫抠门,是会被笑话的。”

   “如果让你用旧课本,你会觉得丢人吗?”

   “不会,但学校不干啊!”


    都说我们民族是个勤俭节约的民族,可一届一届的一次性新书要多砍伐多少树木?这不是节约几根一次性筷子所能比的。当我看到高三学生高考后在校园撕书表示庆祝时,真是心疼这些曾给他们带来知识的书籍。一个不懂得尊重书籍的民族也不会是个懂得尊重文化的民族。在这方面我们奢侈的像阿联酋富翁。

   

     我妹在箱子里挑选了几本书给儿子,把钱放进盒子里:“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

     听完这句话,我眼圈居然红了……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在美国,哪怕是很小的镇子上都有图书馆,而且图书馆的建筑都很漂亮醒目,相反政府机构就显得低调很多,但大法院除外。“说明这是个讲知识,讲法律的国家。”在66号公路的一个小镇图书馆里对Apple说过。


     翻看那些古老的图书馆简介就不难发现,很多人是在自己发家致富后建的图书馆,属于私人捐赠。“妈妈,等我长大了,有钱了,也建个图书馆,让大家免费看书。”Apple从图书馆出来后对我说。我把Apple搂了过来,紧紧地抱了抱她,像一个老母鸡一样尽最大的能力展开羽翼保护好她刚刚冒出的美德,因为我看到了她前方道路的重重阻碍……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后来我就在想,如果多一些图书馆少一些网吧,是不是这个社会就会安分很多?是不是很多人在迷茫的时候不至于误入歧途?是不是有一个良性的引导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所以, “让我们的老百姓多读点书不好吗?”我问过很多人这句话。大部分给我的答复都一样的:中国人口众多,老百姓知道太多了,国家不好管,会乱的。

 

    多么悲剧性的默认逻辑啊!


    老蒋说:“国亡了可以再复兴;文化忘了,就娘希匹全亡了!”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民族才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威胁。让我们的老百姓有机会多读点书不好吗?给我们老百姓多建几个可以免费读书的图书馆很可怕吗?让我们老百姓的整体素质提高一些国就会亡吗?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老爷爷,他专注读书的样子让我动容。我父亲看书时也是这样的神态,手放在嘴边,另一只手捧着书,只不过眼镜是架在脑门上,因为他有散光。在我们小的时候,爸爸出国回来只带两样东西,书和巧克力。直到现在他的行李箱里还是这两样东西,只是他不知道我们早已不喜欢吃巧克力了。当我结束美国公路旅行时,带回整整一箱子的书。这就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我家小区的大门口每天都会聚集一群与我父亲年纪相仿的老人们,他们坐在小马扎儿上聊着菜价与儿孙,窃语着张家的长与李家的短,一脸诡异与莫测,就连那笑都令人毛骨悚然……在我心里老人应该与我的父母一样是安详与知性的。我不知道他们回家是否能像这位老爷爷一样读读书,我也不知道如果有免费图书馆他们会不会去。但我很想知道什么样的老人才会去讹一位好心扶她的孩童?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我完全沉浸在印第安人的世界里了,窗外的柔光就像天使浮在书面上,半明半暗,好似我的一知半解。那些精美的服饰与工艺品在这绝佳的光中显得神秘又神奇。以前隐隐觉得印第安文化与西藏文化有相似的地方,现在更加确定了我这个想法。这两个民族就像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留下东方,一个流落到了西方。书里所展示的正是我渴望知道的,我哪儿也不想去,渴望把它读完,我感到了时间对我所造成的紧迫感,我舍不得离开这本书,就像我舍不得离开西藏。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我不停地用手机把书的每一页拍下来,这是抚平我焦虑症的唯一办法——把“书”带回家慢慢看。


      我想读书,在有限的生命里读有质量的书。我想读书不受限制,不只是从注释中看看书名。我渴望我的好学欲不被拦腰斩断,我渴望我的探索能一路畅通。


      也许这是场梦。我不敢确定是否今生能梦想成真,就像我不敢确定Apple可以建一个免费的博物馆一样。我不会为新鲜空气和无毒食品留在美国,也不会为美国的大好河山和处处人性化的制度不回中国,但我真的会为美国的图书馆而流连忘返……随心所欲的读书,在这个充满温馨气氛的图书馆里。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晚上我跟我妹讲起了印第安的人文艺术,我说:“我今天真是收获太大了。我一直以为印第安文化是很粗糙的,就像我最初看西藏文化一样,他们的文化在我们面前简直就不值得一提。事实不是,他们的文化有很深地根基,显示出了印第安人的智慧与天然的审美!”


    她说:“西藏与印第安这两种文化很适合你。”

    我问:“为什么?”

    她说:“因为你表面给人的印象是野蛮难驯,其实你内心细腻的可以绣成花儿。”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柔光渐渐被灯光代替,脚下的光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悄悄褪去。一个上了年纪女人轻柔地在我耳边提醒我图书馆要关门了。


     “明天我们10点开门,这本书我会放在茶几上。你来时就能看到它。”她的话语就像一位母亲,体贴的让人想抱抱她。


   黄昏时分,我们离开Coupeville时,看见一位中年男士把书放进图书馆室外的一个小窗口里,想必是还书人吧。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我妹看书时的样子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坐在你的副驾上(五)



       她离开西雅图后,图书馆是我唯一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咖啡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