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结就像胎记,早早地烙在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有时,烙在你看得见的地方,有时,烙在了后背需要提醒才能想起——哦,我的后背有一个情结。
这个长在后背的情结悄无声息地跟了你几十年,不曾发觉。直到有一天,这个情结开始有了感觉,从最初的痒到后来的疼,到今天活在这情结里.....
也许,有一天,这个长在后背的胎记又恢复了平静。我想,到那时,会回到最初时的那个样子,忘记它的存在,忘记它的感觉,从此相安无事。

情结是有感知的!
线条情结,格子情结,咖啡情结,恋母情结,玩具情结,黑暗情结,雪山情结,西藏情结......无论是什么情结,当线条按你的情结方式舒展的时候,你是喜乐的;如果没按你的情结发展延续,虽不至于哀愁,也要有些遗憾。
最遗憾的情结当属从不曾了却吧。

情结不是纹身。
被妆点的情结一定会随着肌肤的走势有所变异,闹不好本是别人只不过是自己看得好看。
情结落在哪儿也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就像天空突然飘下一滴雨,只有落下时才感觉真切。
回想孩童时期,有妈妈的地方就是我期盼的地方,有月台的地方就是找妈妈的起始,除了爸爸妈妈,我谁都不想要,除了他们所在的地方,我哪里也不想去。
这个情结真真的是胎记。

情结一旦显现是一定要抒发的,抒发的目的是产生共鸣。
可情结有时却需要遮掩,就像遮掩一段感情!
有些事情一旦说出来就失了其含蓄与魅力。但终要知道这情结或这情感到底是埋在土里的,直到它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提醒你——因是我,果是你。开花儿吧!
情结绽放是何等的美丽!

我的后背情结最初并没有遮遮掩掩,相反有点儿轰轰烈烈。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现在你对西藏是什么感觉?
我说:从最初的直立到现在的匍匐。也许再过几个5年,就是回归与轮回。
朋友问:为什么是匍匐?
我说:如果你想让母亲抱你,是给她一双脚还是整个身体?
站立只是脚下的那两寸肌肤着地,俯卧是让所有肌肤触地,情结就是这样不容你吝惜。
情结可能是受伤后留的疤,也有可能是获奖后的奖章。
所以,拥有情结未必都是欢喜的。
但情结和怪癖还是不一样的,前者蕴含了情与愿,后者多少有点身不由己。
“如果不让我回到那里,我会疯掉。”当你的情结不能落叶归根时,或你的情结没在合适的土壤下时,悲从心起,哀从心来,情结就成了情劫!

情结就是在情上打了个结儿,每次遇到这个结儿都会绊一下。
“我也喜欢藏式服装,可从来没想着去买,更没想着去穿。”
如果你渴了,最想喝什么解渴?这个能为你解渴的饮料就是情上的那个结儿。
这帽子就是我的头发,这衣服就是我的皮肤——我的后背情结确实是这么告诉我的。
以前没这样想完全是我不允许它发言。

我感到了安详!
那是母亲给的!
我感到了安稳!
那是父亲给我!
我感到了满足!
那是情结给的!

我不能说这就是西藏情结!只能说情结到了这里有点强烈。
情结放对了地儿就如同灵魂找到了支点,才能安稳与愉悦。
我在这个情结里是舒服的,就像你找对了人,他总是让你面朝着太阳,用自己的身躯遮挡你身后的阴影。在这个情结里我是无惧的,就像我的母亲,她从未拿走我的希望。

你我的情结是不可以互相羡慕或妒忌的。
“我羡慕你有个情结。”与“我妒忌你长了胎记。”一样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情结有时是一种缺失所造成的,你羡慕或嫉妒这个缺失是不近情理的。
你我的情结也不是可以互相理解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强人所难的要求。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得到他人的理解,因为,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在真切的体会。
渴望理解是一种认输,渴望理解是渴望一种原谅。

情结相似的人是容易彼此喜欢的。
我不说你会懂,你不言我会感同身受。
两者之间无需解释与说明,打个比方:当你笑着对他说:我很好。可他知道其实你并不好。
他们之间没有提问,也不存在着回答。即使是沉默,彼此也能闻到花香。
这应该就是知己了,知己之间是懂得与欣赏!
凡是沾“情”的都要带些“敬”!
敬自己的真情,敬他人的予情!即使是“情敌”也要敬TA的一份用情!
把情弄得似是而非,不伦不类是一种能力上的缺失。
情结和所有的感情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情结也和所有的感情一样,会从热烈转向平淡,从激情走向无味。但只有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才有机会拥有完整的人生。

做自己吧!坚持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
情结贯穿你的生命轨迹,很难偏离这个方向。它有时是地图,有时是GPS,有时是路边的某个行人,也有可能是你跟随过一段的某人......当这些都不存在时,情结就成了惯性,趋于自然而然。所以最终无所谓欢喜,无所谓遗憾。
就如那真正的雪域情结,归根结底就是行云流水般自自然然!

五年前一位朋友发现了我后背的情结。
在那刮着黄沙的大街上,我看到了那个情结——一个梳着小辫儿的小女孩儿站在月台上问妈妈:是先看到火车还是先听到火车?妈妈说:先听到火车。
那我就听火车来吧........

听火车的小女孩儿背着这个情结长大了,时间太久了,渐渐地忘了这个后背情结。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从后面叫了她一声,才又想了起来,可已人都中年。

“喂!听火车的宝贝。”
等到了暮年,背后再有人这么叫我,我想那个时候我就不会再回头望了.....

此篇献给听火车的宝贝“诞生”五周年,以及那个站在月台上听火车的小女孩儿!
——2007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10日
图片拍摄于2011年9月甘南。

后记:
-
小罗在5月6日发来两张照片,看着看着很没出息地哭了;
-
小罗说:在路上,清晨,阳光,高反,头疼,孤寂,感动,幸福交集在一起,许巍的《完美生活》像是一剂催化剂,我莫名的放生大哭,一边开车,一边叭叭的流泪,缺乏感受力的人说——那就是高反了!
-
西藏的哭泣有谁能真正说清眼泪的根源?
-
等了很久才发短信给小罗:对你充满感激......
-
这五年所经历的一切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慨万分不知所云,我想也是高反了,各位见谅;
-
最后感谢来这里的每位朋友,感谢你们每天都在提醒我“听火车”的情结,感谢你们的耐心,爱心和关心,感谢你们默默陪我走了五年........

我的背后有一个情结!并勇敢地面对了这个情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