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去扎达的路
我去过2次扎达,一次是2007年,一次就是2个多月前。
扎达被3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高山包在里面,海拔的骤然减低使天气变化多端,一年当中有大半年是封山的,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提起07年以前的扎达路况很多人都感到毛骨悚然,路面窄且倾斜角度大,遇到雨雪天气基本就完蛋了。有一哥们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到:“古格去了好几趟,托林寺记不清次数了,老天呢,不是我不想走啊,是真走不了啊.....”这哥们被大雨困在扎达整整7天。如果你在秋末不小心进了扎达,没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就把你捂里面了,你困的将不会是7天,可能是半年,等你再出来的时候,恭喜你,你会讲藏语了!
2007年去扎达的路
07年去扎达的时候,正赶上闹干旱!扎达县城停水4天了,各家各户的饮用水都是“限量版”的。可令我不解的是象泉河的桥被洪水冲断了,害的我们多绕了30多公里的路。更不解的是象泉河很像小河沟,你加上助跑一准能夸过去!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当时我站在象泉河前跟神经病似的不停地念叨:这是象泉河吗?这是象泉河吗?怎么和画上不一样?

2011年
我曾问过我的同伴:你觉得07年的西藏行哪段路最难走?同伴想都没想地回答:扎达!
没错,我们都曾发誓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了,这条路鬼走都会绊跟头!
这次我差点舍弃扎达,4年前给我造成的心理阴影儿还没完全消退。从狮泉河出来的时候明显地感觉自己烦躁不安。朋友在电话里劝了我很长时间希望我能去扎达转转。去年本想去扎达可因为宾馆爆满放弃了。这次油路通了扎达的房间也预定好了,再不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后来事实证明,我在扎达的两天非常充实和有意思,感谢朋友的鼓励,否则又和扎达失之交臂,也就没了今天的感受与回忆。

2007年
一边走一边回想当年的路况,太难了!每一次拐弯儿生怕外侧的轮子找不着“调儿”,或靠山体太近蹭了个“满脸花”。二百多公里的路心都快蹦出来了。

2007年
那年我们遇到这辆倒个儿的大车时,心想:完了,人肯定完了。因为这辆车就地翻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要么是从左上角的下坡儿车辙滚下来的,要么就是从下面爬坡失去平衡....
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后,居然从驾驶楼里钻出一人,身子底下还铺着被子,看样子是刚睡醒。问他需要帮助吗?那个人笑着说:不用了,司机回去叫人去了。从他脸上看不出沮丧,仿佛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请我的同伴一起回忆当时这个人的表情,是不是这样?

2007年
山路太难走,当地人就在上下两道儿之间开辟“超近儿”的路,我们试着走过,那感觉跟翻滚过山车差不多。近是近了,可当你大头冲下到了下面的车道时,您是该往左还是右?我们在古格就遇到这样的“数学”难题,最终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当时算了一下,为了省几公里的路,我们多跑了60多公里。
四年前GPS地图里没有扎达的路线图,靠的是东南西北,可这是条不规则的环形山路,在对对错错中把人搞的晕头转向!记得当时还和同伴说呢:不会走着走着发现到狮泉河了吧?

2007年
这就是条超近儿的路,咱们玩一个游戏,现在车的行驶方向是西,你超近下到最下面那条土路上该往哪儿拐?如果你认为环形山路都能像削下的苹果皮那么有规则的话你真回狮泉河了。

2007年
去过扎达的人对这个画面熟悉吧?这就是离开主路219国道前往扎达的路。用不了5分钟你将进入群山之中,身后的山峦交错就如关闭的“大门”,不容你后退!不过,好消息是你现在看到的地方有手机信号!有啥事赶紧打,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2011年
今年这条通道的主路基已经成型了,在前面的博文也提到过,通往扎达的路只有不到30公里没有铺设油路,今年可定能铺设完毕。至于还会不会封山或封路,那要看天气和山体的牢固程度了。
下面几组图片是2007年和2011年的比较,自己都觉得挺有意思:

2007年的谷底

2011年的谷底

2007年的大切

2011年的牧马人

2007年的听火车的宝贝

2011年的听火车的宝贝 好像这会儿更自信。

2007年的双子塔 面朝土路

2011年的双子塔 面朝柏油

2007年的双子塔还可以靠近,左边的土林保存完好。
2011年的双子塔已经被保护起来,但左侧的土林已经部分坍塌。

2007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11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07年的象泉河,是不是和画上的不一样?

2011年的象泉河,河水没见多,展牌却没了。

2007年的“观景台”。

2011年的“观景台”——谁干的?手真欠!
07年沿路有很多这样的展牌,上面写着土林的象形名称:牛鼻岩,双子塔,哥德式土林,魔幻古堡,航空母舰.....这次去的时候全没了,不过扎达正在往旅游区上发展,这些牌子再出现时应该更精美介绍更详细吧。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07年的路吧:














过去与未来.....

2007年已成为过去,过去的只能成为过去,再怎么思考也是徒劳。面对未来,做为最霸道的人类给大自然留一些空间,不要等到破坏了才想起保护,那也是“保护性的再次破坏”。前段时间还为不能近距离触摸土林而遗憾,现在觉得还是这样比较好。土林已经风化的很厉害了,如果我们还要亲身体验的话,它的损伤会越来越大。
我们破坏环境所遭的报应还少吗?
后记:
-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是因为出发点不同,事物本身就是多维的;
- 保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 感谢各位的包容;
- 轿车可以进入扎达;
- 扎达县城汉人比藏族人多,你会觉得很亲切;
- 下篇不发西藏,改别的。
- 各位周末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