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2010-03-01 20:08:56)
标签:

风马

经幡

神山

纸片

松枝

盔甲山

旅游

分类: 那年我在(2010年2月西藏)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这天是农历初三。

                           黑灯瞎火的跑了1个小时,天才蒙蒙亮。

                           由于天气尚早,路旁只有几家农舍打了“哈欠”——炊烟渺渺,开饭喽.....

                         

                          衬着微光,看手中介绍波密的图文,题目是:冬,盔甲山上的千层雪。

                          浑身一激灵,让我想起冰柜里的千层雪。

                          作者郁闷地写到:

                         “可能是跟神山无缘,很多次有意去拍盔甲山的照片,都碰上天气不好.....”

 

                          这在西藏绝不是件稀奇的事情!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当然看到神山也不是件稀奇的事情!

                       无意中的一抬眼:哎呀,这不就是图片中的盔甲山嘛!

                       “停,停,停,这是盔甲山,神山。”

                       至于怎么个神我也不知道,光线不好,文章只看了一半.....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能拍有名字的雪山是件快乐的事情。

                       从成都方向进藏,盔甲山很容易被忽略。

                       它的背面没什么特色,淹没于其他雪山之中。

                       这条线路来回走了四次,三次都错过去了....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在晨曦的冷风中等待光线,

                       没过多久,裸露在外面的双手开始不听使唤,擦拭鼻涕都不利索了。

                      

                       钻回车里倒了杯热的速溶咖啡继续看文章:

                     ....左边的是松多巴热神山,右边是它的主峰盔甲山,两座雪山犹如一对亲兄弟....

                       

                      “拍左边,左边是他兄弟。”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又翻开《西藏摄影指南》:

                        ....此处有多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其中两座被当地藏族人尊为神山,它们是松多巴热神山和念波茶热神山(盔甲山),他们是一对夫妻....

                        “俩一起拍,他们是夫妻!”

                         没人再搭理我。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我跑题了吗?没有!

                        随后路遇的几个少年正在祭着这座神山——松多巴热。

 

                        打16号进入西藏,沿路无车无人,和想象中的藏历新年相距甚远。

                        连发限速条的警察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当我们驱车寻找最佳拍摄点的时候,

                        看见这四个少年正在公共祭祀台内快乐的忙活着....

                        这让我稍微感受到了些过年的味道。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我可以进来拍煨桑炉吗?”

                          “可以,可以。随便拍。”

                          “你们的汉语讲的很好。”

                          “我们在上中学嘛。”

                          “真好,真好。松宗乡的中学?”

                           出于一种习惯,当我听到孩子们有书念,有学上,就会有种石头落地的感觉。

 

                          “不,我和他在波密,他在左贡,那个在林芝。”
                          “你们每天都要到这里来点桑烟吗?”

                          “不是,平时在家里,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到这里。”

                          “今天是初三,有什么特殊的活动吗?”

                          “今天来敬神山。”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哪座神山?”

                         少年往远方一指,“你们叫佛山,我们叫松多巴热,里面住着神仙。”


                         松多巴热神山和卡瓦博格同属十三大圣地之一。   

                        “我可以和你们一起吗?”

                        “可以,可以,来嘛,过年嘛。神山会带给你好运气的。”

                        “谢谢。”

                        “阿姨,你从哪里来?”

                         被和我差不多高的男孩子称为阿姨,有点心酸了。

                        “北京。”

                        “哈哈,怪不得呢,北京人懂礼貌,素质高。”

                         这话中和了心中的那股子酸味....呵呵,俺自豪了。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跟随他们来到煨桑炉前,

                     煨桑炉是由泥土和石头混铸而成的,顶端有一个类似老北京烟筒的出烟口。

                     简单而质朴。

 

                     少年们用松枝点燃桑烟,并添加了些青稞。

                     缕缕白烟腾空而起,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个味道总能让我想起自己在哪里。

 

                     我也小心地往炉子里放了根松枝,火焰似乎更旺了。

                     红红的火舌喷腔而出...贪婪地舔舐着煨桑炉。

                     而远方的神山在烟雾中变得忽隐忽现....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少年们各自掏出背包里的成捆经幡,开始悬挂。

 

                       “我们每年都要挂新的经幡,一般是在初一以后。”

                       “还有,就是要在太阳刚刚照亮屋顶的时候。”

 

                        我在一边默默地看着,静静的听着,

                        少年们娴熟的动作彷佛是挂了一辈子....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崭新的经幡像被雪水冲刷过一样,亮丽夺目。

                       “多漂亮的布啊,围在身上可以当裙子。”耳边响起Apple的话。

 

                       “经幡需要自己去买,不能送给你。”

                       “哦,我知道,不过你们已经送我一根松枝了。”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四个少年不时地添加松枝,以保持火焰的旺盛。

 

                       “我现在挂的是诺布末巴,这是匹驮着长寿,平安,发财的马。”

                       “哈哈,扎西德勒,恭喜发财。”

                       “我们离发财不远了...”几个少年互相推搡着。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捡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吧,可以保佑你。”

                          原地转了两圈,找到一块像样的石头,然后轻轻地放在玛尼石堆上。

 

                         “我可以换走一块玛尼石吗?”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是可以这样做的。

                         “不行,不行!你会生病的。玛尼石是我们的保护神,它有灵性,会不高兴。”

 

                          是谁跟我说可以交换玛尼石的?

                          如果你看上某个漂亮的玛尼石,可以放一块事先买好的玛尼石作为交换,

                          也可以随缘放张钞票....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每一块玛尼石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愿,你拿走了,他的心愿就不能实现了。”

                     “在我们这里,有人生病了,也会放一块玛尼石,拿走石头,病就会传到你身上。”

                     

                      在西藏的高山湖泊,密林深处,路旁,村口,寺庙....都会有玛尼石堆和经幡。

                      当地藏族人路过时,通常会口诵经文,顺时针绕石堆三圈,

                      为的祈福消灾,希望得到佛祖的保佑。

                      走时,会放一块自己随身携带的玛尼石,等于念了一遍经文。

                      庞大的玛尼石堆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荒无人烟的藏北高原,玛尼石堆也路标。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刻有经文和六字真言的玛尼石极具艺术感,总想收藏一块于家中。

                      等下次再进藏的时候,请“多多”刻上几块,踏踏实实的抱回去.....

 

                      如果舍不得留下这件“艺术品”,揪两根头发留下也成。

                      在玛尼石堆旁仔细观察,你就能找到:

                      口红,帽子,墨镜,梳子,项链,手镯,甚至牙刷。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像我那样,路边捡块石头放上就可以了。

                      不用非得是自己用过的东西。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玛尼石是六字真言第二和第三个字的组合,

                        也就是说玛尼是六字真言的简称。


                        万物皆有灵,尤其是那一堆堆被无数人咏诵过经文的玛尼石,

                        每一块石头都凝结着信徒们最真心的祈祷,

                        也许真如那些少年所说,不要去碰它,它知道。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放完玛尼石,少年对我说:

                          “阿姨和我们一起转三圈吧。”
                           我快乐了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跟在后面,有点吃力,他们不是转而是近乎于跑....

                        桑烟弥漫,熏疼了双眼。

 

                        这时,那四个少年开始往烟缕中抛洒纸制的经幡片,

                        “阿姨,这是在抛洒吉祥。”

                       

                     今日风马升起来,袅袅升向空中。   

                     没有升起的风马,请连连升起满是吉祥。

                     风马哟,愿你都升入天空.....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看着飞舞的经幡片,映衬在雾里,烟里,映衬在神山的光芒中....如梦如幻 

                            “阿姨,接着转啊,你还差一圈呢.....”

                             少年们快乐的走了.....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没拍多久,相机被暂时性的“没收”了。

                 因为我的镜头没有对准远处的神山,而是过多的停留在这些挂经幡的少年身上。

 

                 无数张雪山的标准照对我来说意义不大。

                 我更多的想去了解生存于神山脚下的这个民族,是他们世代赋予了雪山美丽的神话。

                 哪怕是简短的一句话:里面住着神仙。再用镜头对准它的话,至少内心不再是空洞的。

               

                 镜头不是记录的工具,它是摄影人心中的那双眼睛。

                 收进镜头里的画面不应该只是幅风景,也应该是篇故事。

                 可看性和可读性并存的风景才具有生命力。

                

                 松多巴热神山将如珠穆朗玛一样牢牢地矗立在我心里。

             

挂经幡的少年们——飞舞的风马经幡(二)

                     哦,对了,松多巴热和盔甲山坐落于波密县城以东40公里处的松宗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