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火焰烧的最旺的时候,
离熄灭就不远了。
当曲调变得高昂的时候,
你要知道,
该散场了。
每次我都会等到煨桑炉里飘走最后一缕烟,
才转身离开,尚有余温,尚有余香...
即使是曲终人散,也不能等到它变凉。

我这人很贪婪,但凡喜欢的,
不许曲终,更不许人散。
除非是我觉得该走了。
嘘,我知道——呸,没门!
我们是完美的组合,共同坚守“阵地”整整10天。
四个冲锋陷阵的战士,外加一个掌勺的炊事班长。
我们心甘情愿地过着集体的生活,
共同分享着视觉,听觉,味觉,甚至感觉....
有一种经历是,当你猛不丁想起来时,
嘴角挂着微笑。

喜欢你就“打死你”的老陆。

“我被打动了吗?没有,就不是好风景”如此诠释景色的耿老师。

“卓嘎,晚上想吃什么?”的偏心眼于姐。
“晕死.....”的卓嘎

“..........”的火车。

哦,对了,还有一馋嘴的小猫,拉萨的煤球。

在大昭寺广场跳“芭蕾”的老陆。
咦?你的相机呢?
歪戴棒球帽的耿老师在人群中非常醒目。
即使身处拉萨,也有烦心的电话。
浮躁和宁静靠的那么近,可实际距离比到天边还要遥远。
每当卓嘎举起相机,我都会提心吊胆。
生怕沉甸甸的相机掉到地上。
幸好,掉到山坡下的是遮光罩。
在拉萨生活五年的于姐,成了我心目中拉萨的代名词。
于姐的康卓是我在拉萨的家。
无论是比她大,还是比她小的人都随我叫了她姐姐。
叫的亲切,应的利落。
她是我们的“家长”。
南京与北京的相聚,中间还是有距离,哈哈。
把风景“抢劫”一空的“抢劫犯”耿老师。
为了掩护集体,奋不顾身扑上酒桌的耿老师。
您这才半杯啤酒啊,真不看好您。
“于姐,有粉红色的伞吗?”
遮光看片儿的老陆很嚣张。
“有粉头巾,要吗?”
“切,威胁谁呢。”
“不务正业”的耿老师,吃起瓜子没停的时候。
“不吃了,真不吃了,上火。”
“你们信吗?”

“我当老大很久了。”

“您看好喽。”准备下厨的老陆。

厨艺不可轻视的老陆,慢工出着细活。
“我就想有人能吃我做的饭。”

摄影:菲鱼
刚出炉的拉萨啤酒带着余温。
我们一致认为这是菲鱼的一片热情。
此席过后,各奔天涯。

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多人来了,又走了,筛选下来的也是若隐若现。
“持久”彷佛成了可遇不可求的难事。我忘却了很多曾经出现在我身边的人,同样,我也不再出现在他们的脑海。
朋友对我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太炙热了,会把别人烫跑。
不先交心,怎可换心?我给你的是问心无愧,至于你如何处置和我没了关系。
天各一方的五个人,按照自己的轨道过着原有的日子,生活还在继续......
不会刻意重聚,也不会刻意维系。
但,我怀念那短暂的十天,感激之情溢满心扉,在难忘的回忆中有你们四个身影。
相聚意味着分离,反过来,散也注定另一个的相聚,生活还在继续.....别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