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如花香,依个人口味取舍依个人感觉品味…..
从文章角度上讲,我更喜欢张爱玲,而不是三毛。
张爱玲把男人“看透”了,把女人“写透”了。
她本身就是一个集各种女性情怀于一身的女人,
高贵,中庸,冷艳,俗媚交织在她的血液里。
羸弱的身体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灵性,
把女人那点小心思挥洒的炉火纯青。
三毛更多的是在营造一个众人向往的乌托邦,
自己深陷其中如身临其境般,
一群一群一帮一帮的人追随着她的笔她的情奔赴那里。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她给予了很多人心灵的慰藉。
张爱玲诠释的是一个过程,而三毛给出的是一个目的地。
过程是最为漫长的阶段,
张爱玲的文章就更为“实用”些了吧。

从人的角度,我则更爱三毛。
张爱玲的“冷漠”遮掩着身后的落寞,
怪诞的行为把所有人拒之门外,
她忘记了这是个众生围绕的世界。
而三毛的大喜大悲,蹦跳与跌倒,则多了些亲切。
张爱玲像一个外科医生,
她如X-ray一样的眼睛看到的是人体的骨架,
三毛像一个艺术家,
用手中的颜料堆砌出的是一个绝佳的美女。
张爱玲是悲为怀,
三毛是慈为怀,
前者有先见之明,后者解救性灵。
这两个没有跌入尘俗的女人难能可贵的保持一种品格
——我本如此!

这俩个美轮美奂的女人,是天神的极品,
却降生在尘世。
优秀的女子在人间行走,走的如此艰难。
天与地之间的距离,
就是她们与男人之间的距离。
如此这般,
张爱玲愿意卑微到尘土里,
可终归是昙花一现……
而三毛,没有惜存自己的“体力”,
用热血浇注的爱情溺毙在海底,
再也没有多余的能力去爱了。
天神不忍了,收了她们去。
我跑到旧金山去寻找张爱玲,
却没有去撒哈拉看看三毛的足迹。
后来,发现,什么也没找到,
除了一把人去楼空的无奈与悲戚。
时光早已把她们的印记抹平,
留下的是可看可感却无法触及的凌思。
取我有用的,才是明智之举吧。
处在悲伤中的女人,如果没有定性的话,避开张爱玲吧。
处在彷徨中的女人,如果没有能力的话,躲开三毛吧。
冷静理智的做梦好过不着边际的幻想,书的世界不是自己的世界,你只是到她那里去逛逛….
搞不明白的,就不要再搞了。
爱旅行爱做梦的女人看看斯文赫定也是一样的。
以上图片来自2010年春节的大昭寺。此文源于几位女友闲来无事问:你喜欢张爱玲还是三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