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歌剧的发展

(2014-08-14 01:19:09)
分类: 考研音乐

法国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无论在语言或乐曲的表现上均有别于意大利歌剧。它所以能独树一帜是与其政治、文化、艺术传统分不开的。

 

一、法国早期歌剧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及代表人物

1、形成与发展:

法国作曲家一方面深受法国古典戏剧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尝试着结合意大利歌剧的形式进行创作,最终于1659年诞生了法国的第一部歌剧。是由R•康贝尔创作的《波莫纳》。17世纪,受意大利歌剧影响,法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歌剧,一种把宣叙、歌唱、芭蕾融为一体的称为“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

2、特征:

l  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l  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快”的风格改为“慢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l  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l  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及管弦乐的作用。

l  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l  不用阉人歌手。

3、代表人物:

吕利,第一位法国歌剧的作曲家,路易十四的宠臣。创作出13部具有法国特点的歌剧,代表作品有:《阿尔采斯特》、《阿尔米德》等。

l  创造出“抒情悲剧“的法国歌剧形式。

l  在歌剧中采用了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反地“慢慢”法国式序曲。

l  他重视合唱及管弦乐队的作用,并在歌剧中插入表现幻境的芭蕾舞场面。

l  歌剧采用法语。他创作的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则带有朗诵性。

 

 

二、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在格鲁克歌剧改革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城市文化生活发展的影响下,巴黎成为19世纪上半叶欧洲歌剧艺术的中心。并且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

1、拯救歌剧:

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第一部拯救歌剧----格雷特里的《狮心王查理》。

2、大歌剧:

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通常是四到五幕的大型歌剧,反应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

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非洲女郎》。

3、轻歌剧:

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的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采取日常生活,常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

代表作品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霍夫曼的故事》。

4、抒情歌剧:

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

代表作品有古诺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涅的《曼侬》《泰伊斯》;托马斯《迷娘》;圣桑的《参孙与达利拉》等。

   

5、比才与歌剧《卡门》

比才,法国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直到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的问世,他自身的音乐才华才真正显露出来。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作品:比才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歌剧《卡门》上,该剧取材于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