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三枪》之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样的电影为什么不直接拖去春晚,竟然还在电影院里面忽悠观众的票子,实在是不值得啊不值得。
印象中唯一的两次在电影院里面睡着,还都拜老谋子的电影所赐,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十面埋伏》,以至于后来的《黄金甲》连在电视上放都没有兴趣看了。奥运会倒是让老谋子赚回点人气,再加上一个能拍出《活着》这样电影的导演总还是令人尊敬的,所以对奥运会之后这部老谋子费尽心思打造出来的电影就有了那么些许期待。事实证明,些许期待是对的,因为电影本身除了一点《武林外传》和春晚里那些都说烂了的台词可以笑笑还有几位赵家班的演员和佟掌柜的表现还算出彩以外,其他的,真的什么也不记得。
那个叫张伟平的大叔说这电影投资有1个亿,我是从头看到尾也就只看见了那么一个地儿,一个破屋子一驾破马车和一把破手枪,演员的服装也没有换过。我就奇怪了,钱是怎么花掉的呢?最后终于悟了道理来了,这些个破道具肯定都是古董所以才这么值钱。整部电影从服装到道具,就一个土字,或许是老谋子的反时尚元素,但真没觉得哪里时尚。
剧情方面,据说是翻拍了科恩兄弟的《血迷宫》,我没看过原版的电影,所以也不拿二者比较了,但至少也知道能拍出《老无所依》的科恩兄弟绝不是泛泛之辈。《三枪》的剧情好不好不谈,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部加长版的东北二人转,为了搞笑,台词变成了时下的流行语,春晚的搞笑班子,还不忘显摆下东北秧歌里的转手帕。如果说这只是个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我会拍手叫好,但小品不会因为上了大荧幕就变成电影的。大红大绿的衣服,本山大叔的对眼,小沈阳的“这个可以有”,怎么看都是赵家班在搭台子唱二人转,时间长点罢了。搞笑归搞笑,但不值电影的票价。票房卖过2亿,算是老百姓给张导面子,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出电影院的观众会忍不住邪恶的调侃。不过,其实从另一方面看,老谋子导演小品的功底倒还不错,希望春晚的审查组看过《三枪》以后考虑下,改变下春晚小品处处洋溢着恶心的主旋律风格这一现象对广大观众来说也是件好事。
总体来说,韩寒同学的评价非常经典,《三枪》是部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小县城里播放的电影,顺便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张掖真是个漂亮的地方,老谋子对西北高原的取景还是颇有心得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