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诚信最美

(2023-03-15 15:36:05)

诚信最美

彭广军

202010月,石某在研究生同学群里发信息:“最近我父母双双重病离世,为了给父母看病我已经倾尽所有、陷入绝境,实在没办法才向大家开口,请大家略施援手帮帮我。”并展示了父母的诊断证明书、自己银行账户的支出明细以及父母卧病在床的照片(伪造)等。

见到信息后,李同学立即给了石某600元救急,可不久后石某又称“有黑社会来讨债”,开口向李同学借3000元。再后来,石某还以多种借口朝李先生借钱,如“卖房需要手续费”“房子卖出去了需要继承公证费”“与他人有债务纠纷需要借钱周转防止房产被强制执行”,就此李同学先后借给石某的钱累计达40多万元,其中一部分还是银行贷款。然石某并未有还钱的意思,且还用同样手法向其他同学“借”了一百多万,众同学意识到被骗后报警。

为了骗钱,竟然谎称自己健康活着父母的死讯,这是人吗?当然不能用正常人的眼光去考量。

如果这是个例,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个别人作奸犯科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人们看到这种消息也无需紧张,顶多往后多个心眼,尽量不上当受骗好了。而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或者在某个特定群体、某个地域中不断出现类似现象,恐怕就要引起重视了。

网传一些在澳洲留学的学生在毕业回国前夕,纷纷在进行一波“神操作”,即用自己信用卡疯狂套现。因为马上回了国,就仿佛狼躲进了深山,鱼游进了大海,已经没人可以找自己还钱了。

据说澳大利亚的信用制度已经运行了两三百年历史,还是比较完善的。现在被“留学生”们一搅和,恐怕得有所修改了,至少会针对某个特定群体制定格外规定。

的确,现在澳洲有些政客与美国人狼狈为奸、操守不佳、鼠目寸光、恃强凌弱的言行令人厌恶,而一些钻信用制度的空子,采取“空手套白狼”手段恶意套现的留学生的行径,似乎同样恶劣。其行为非但不能引起同仇敌忾,反而让人羞臊。更大的后遗症是,若他们学成归国也来个“学以致用”,恐怕对我们正在发展完善的信用制度会造成极大冲击,如果在其他领域也“照单抓药”,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每念及此,竟有些冷汗涔涔,显然是被吓着了。

大奸大恶固然人神共愤,小奸小坏同样令人不齿。何况,恶意套现还可能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正常人自然不会去“力挺”犯罪。比如此前有个“清口”艺人,在美国非法持枪、藏毒被抓,竟然在网上呼吁“中国人要帮中国人!”结果瞬即被骂得体无完肤。

当然,前述所谓“学成归国”用得不妥,因为他们行径大概率不应该是留学学来的,至少不是学习了人家的“信用制度”,很可能是“留学生”骨子里固有的,是某个地方的“特产”。

我这样说并非是无中生有,因为很多不良行为其实跟某个地区具有紧密联系,比如制售假证的、生产假冒伪的、电信诈骗的……如果留意一下新闻报道,就会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籍贯有着惊人的一致,虽然不能就此断定是某个地方的普遍现象,但在某个时间段,难免会“蔚然成风”。无他,皆因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带一个形成了产业链,以至会像方言或饮食习惯一样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

人们肯定不希望别人将“不诚信”和坑蒙拐骗当成我们的“地方特色”,因为恰恰相反,几千年以来“诚信”正是我们先人所推崇的。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人之道也。”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主流优秀文化传统中历来提倡以诚待人、重诺守信。即便人民群众也同样十分信奉“人无信不立”,常常将季布、孟信当作教育子孙的榜样,可见“诚信”向来是一种高尚的追求,美好的向往。

在如此丰厚的优秀土壤中,“骗子”岂能成为标签?所以对败坏名声的不肖子孙必须像对待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