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痰盂盛美酒

(2023-01-09 16:02:31)

痰盂盛美酒

彭广军

前些日子有个考研名师张某某相当网红,据说其演讲十分励志且极具煽动性。有天偶然刷到了他的视频,听他说得头头是道,着实能自圆其说。但一会就不想听了,倒不是因为咱已经过了考研的年纪,一般很难扇乎,而是他几乎在不停地蹦出“国骂”,觉得太粗俗。

没忍得住,我就留言了:“说得不错,就是嘴太脏”。

还真有回复:觉得不错就好,不要在意形式。

不知道是谁的回复,但我已经失去了再次交流的兴致。原本还想问他一句来着:再好的酒,用痰盂盛着你喝吗?想想还是算了,觉得跟这种人不值当浪费口舌,拉黑就成。

最近又有个“北大知名教授”被禁言,原因是“攻击专家”,他如何攻击的我没太在意,因为一向不太喜欢听他的咋咋呼呼,不是因为三观不合,而是因为他嘴太脏,说话出现“国骂”频率同样相当高。

在下出身草根,且并不雅,但有个怪癖:不愿跟嘴脏的人啰嗦。

也许不对,但已积习难改,也不太想改了。当然,我也知道用“脏话”骂人,但一定是气急败坏的时候。

生而为男人,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当然可遇不可求,在更多的语境中,有希望男人应该豪爽豪迈,这应该是就其内涵而言,而不是满脸戾气满嘴脏话。是啊,叽里咕噜一句一个“国骂”,就能证明你豪爽吗,就能证明你有性格吗?我以为啥都证明不了,能证明的只是你语文没学好,或者家教真不咋地。而且,这还不是用有性格或者“接地气”可以自欺的。

作为网红的考研“导师”,教学生如何考研如何应对面试,据说粉丝拥趸还很多。但粉丝们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如果用自己所追捧“导师”的说话方式去面试,大概率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淘汰。不信大可以去试试,别心疼报名费就行。

“北大教授”想必是以学术精湛、思想深刻、观念新颖见长。昔日北大讲坛上真有能从长衫里边抓出小老鼠、上课烟不离手的并问学生“您来一根”的老师,趣事不少,听起来让人莞尔,但他们成为学术大师,靠的是学术真功夫,而非语言粗俗,因为除了在生活中有点不拘小节,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温文尔雅,语言高古,潜心学问。

反观当下某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常常把自己包装成行为怪诞、语言奇葩、论调偏激的模样,不知本性如此还是假意为之。若让我推想,以为哗众取宠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当然不能说他们没文化、没水平、没内涵、没修养,因为能成为“导师”、教授,应该在其所处的领域内已经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那为什么话不好好说,偏要用市井俚语俗话说出来呢?是习性还是故意地?你们比局外人一定清楚多了。诚然,杀猪屠狗引车卖浆脚夫苦力等,因生计艰辛,嘴里骂几句,似也情有可原,你们西装革履生活优渥,嘴里却也成天不干不净有意思吗?

就算你们才思俊逸满腹经纶,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好吗?比如美酒,用优美的器皿盛放,难道不是锦上添花吗?居然还有一群粉丝围随,听着他们邋遢龌龊的演说,竟然如闻纶音若饮甘泉,是不是有点儿不可思议?

我就想弱弱的问一句,人给美酒,用痰盂盛着,您喝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