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领导文稿的秘诀
(2023-01-06 15:57:36)起草领导文稿的秘诀
彭广军
金庸的小说不是历史,但同样可以“资政育人”。再读他武侠,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常常能从中领略到许多“微言大义”。其实呢,许多所谓“历史”无非也就这目的,提醒读者千万不要数典忘祖的作用倒显得有些顺带。
话说因为商队被抢、使者被辱被杀,成吉思汗气得要发兵西征花剌子模。花剌子模国大兵多,国王摩珂末纠集兵马与蒙古大军对峙。成吉思汗令随营书记给摩珂末写个“牒文”,向对方发出最后通牒。
书记在一大张羊皮上洋洋洒洒写到:上天立朕为天下各族大汗,拓地万里,灭国无数,自古德业之隆,未有如朕者。朕雷霆一击,汝能当乎?汝国祚存亡,决于今日,务须三思,若不输诚纳款,行见蒙古大军……
成吉思汗越听越怒,抬起一脚将摇头晃脑的书记踢了个筋斗,斥道:“你跟谁写信呢,用得着这么啰嗦?”提起马鞭,夹头带脑劈了他十几鞭子,就这么写:你要打,就来打!
书记还等他下文,成吉思汗却说完了。
将士们听说大汗的牒文就六个字,一起高呼,声势震天,敌人听了为之气夺。
战斗尤酣,独坐中军帐中的成吉思汗听见老马嘶鸣,懂得那是匹年迈的战马看着同伴驰骋疆场自己却力不从心而悲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亦将渐入老境,也将与老马相同结局,于是想到无边无际的帝国、引以为傲的子女、众多美丽的妃子、百战百胜的军队,英雄盖世的自己却终难逃脱“死”的命运,不禁心中栗栗。听说南方有帮道士,能通过修炼成道成仙,长生不老,不知真假?
立即召郭靖前来问个端详,郭靖说,长生不老成神仙不知真假,但练气吐纳,延年益寿,确是有的。
成吉思汗大喜,让郭靖赶快找一个来。郭靖说,真正的有道之士,随便征召,是决计不来的。
不错不错,我派人前去礼聘。成吉思汗又把书记叫进来,说明事由,命他草诏。书记适才挨过打,思索了半天,挥笔写到:朕有事,你就来。
书记这是被打出经验教训了,心想我学着你的体裁风格定当可行。没想到又挨了成吉思汗几鞭子:“跟摩珂末那匹夫这么写,跟有道之士也能这么写吗?要写长的,恭恭敬敬的,有礼貌的”!于是换人写了一封谦恭有礼的信,表达一番“朕心仰怀”之情后,才提出:“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
汪洋恣肆写了几页羊皮纸,书记问够不够了,成吉思汗高兴地说“这么一大橛,够了够了”。这是成吉思汗给全真教长春子丘处机的诏书,收存于典籍史料之中,应该不是假的。
成吉思汗作为在大漠马背上成长起来的一代雄主,文化水平如何没有记载,但他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确是肯定的。当然,有些方面他的确具有过人之处,说是天纵英明也不为过,比如排兵布阵用兵如神等,那是毋须怀疑的,比如郭靖通过研读岳武穆的《破金要诀》想出来的作战方案,次日战前动员时,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成吉思汗竟然能在作战舆图前做出相同部署,令郭靖目瞪口呆,心悦诚服。
至于文书往来,在成吉思汗眼里当是细枝末节,用的时候才有用,因而该派是手下书记们的活。被成吉思汗鞭笞那人已经头发胡子花白了,想是应该在成吉思汗身边工作有些年头了,可为何屡屡不能让领导满意呢?我以为是他没有真正研究、琢磨、了解领导,更谈不上走进了领导心里去,不知道领导心里想的啥,再好的文笔也挠不到领导心里的痒痒呀。所以作为领导背后的影子写手,必须成为领导有形无形的影子才是硬道理。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在下作为经年搞文字的人常常为此惭愧不已,因为很多时候一直在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所以成绩总是乏善可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