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上大师多作妖

(2022-11-20 16:56:08)

网上大师多作妖

彭广军

 

在自媒体平台上,各路“大师”恰如《水浒传》里洪信打开了伏魔殿关魔王的匣子,纷纷出笼,并使出浑身解数作精作怪。

能称得上大师的无疑是相关行业的佼佼者,理当受人尊崇。但此处所谓大师是自封的,或者是抬轿子吹喇叭包装出来的,跟真正大师不可同日而语。

最为典型的要数所谓书法、太极拳大师。此前还出现过“国学大师”,易经大师,不过那玩意儿到底有点深奥,如啥球不懂,但凭穿件衣服或者蓄几根山羊胡子或许能骗得一时,恐难以持久。   

现在“书法大师”则不然,因为会拿筷子的人就会拿笔,蘸点墨汁胡涂乱画一气,就敢自称“大师”。其实不要说书法,就算写字也有良莠美丑之别,然这不是问题,人家会理直气壮告之曰此乃“丑书”。沾了“丑”字,貌似应该被嫌弃,可当下“丑书”竟大行其道,写得越是不像猴子耳朵名气就越大。若再来个“大师”“泰斗”一通猛吹,没准真成了大师甚或泰斗。实在难圆其说了,还有“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在等着。比如某过气演员,润格竟然高达百万;某“农民歌手”写几个扫盲级别的毛笔字,也有几十万元进账。

相比而言,“太极大师”似乎更容易产生,“四大金刚”“八大掌门”以及这门那派的十代八代传人、弟子,甭管死的活的,纷纷拉出来现眼。其中有自吹自擂,也有别人添油加醋,总之自我吹嘘跟他人吹嘘相结合,但见哼哼哈哈伸胳膊踢腿或者砸石头剁砖头,会沾衣十八跌已经不算啥了,飞花摘叶、隔山打牛、打人于无形,也仅仅算是初级入门水平。

听他们说辞,怎么都觉得似曾相识,原来剧本都是从金庸梁羽生古龙那儿抄来的。可就算他们依葫芦画瓢表演得再到位,无奈此前闫大师、马大师的名声已经臭大街了,人们已经有了很高的辨别力,以致一见到这类人嘴脸就要跟骗子挂钩,于是骂声不绝于耳。

这不能不说是书法和太极的悲哀。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尤以独特的魅力享誉世界,即便不认得汉字的人,在优秀的中国书法作品跟前,也会折服,也会产生摩拜的冲动。

毋庸置疑,汉字绝不是为“书法”而生的,王羲之、张旭,颜真卿、苏东坡等光耀千秋的大家,首先是文化人,然后才是书法家,而不是相反。现在已经没那么些讲究,若能真正把字写好了,一招鲜吃遍天,顶着“书法家”名头出来行走也不是不可以,但一些“丑书”大师似乎窥得了捷径,要么把字写丑,要么把自己装扮的十分恶心,要么人丑字丑还行为怪诞……如此自然博来了“骂名”,可在他们看来骂名也是名呀,有了名儿就有利可图,一旦兑现成了银子就洗白了。

太极拳当然是个好东西,而且还在去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但现在打着“太极大师”旗号的一些人,正在不遗余力地埋汰、恶心、污损太极拳。他们不断炒作、吹捧、神话太极拳,表面上看是为了坑骗到某种利益,实质则是让太极拳为他们的贪婪丑陋嘴脸背锅。

踏踏实实练,作为一项健身乃至文化传统活动,太极是名副其实的,可一些所谓“太极大师”,犹如一群贪得无厌、具有饕餮秉性的巨婴,躺在太极拳的身上肆意吞食其内涵,败坏其名誉。这样的人即便是真“传人”,也只是“太极贼”而已,如果太极中的某种拳法式微了,这种人一定脱不了干系。

书法亦然。如果有一天她失去人们的景仰和尊重,非他人之过,“丑书”以及其炒作者亦首当其冲难逃其咎。

网上骂声如潮,“大师”们却佯装浑然不觉。当然不是真不知道而是刻意为之。他们也并不会顾忌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反而正中下怀呢,因为汹汹的流量带来的是滚滚的利益。为此,“大师”以及推手们恰如一群见不得光的妖精,正躲在阴暗角落里乞乞地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