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点鲁迅

(2022-07-18 16:48:53)

读点鲁迅

彭广军

偶然听到大画家吴冠中先生说的一段话:“中国没有鲁迅,这个国家骨头要软得多。齐白石是大画家,但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虽然不同艺术门类不好类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于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

吴冠中先生还曾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自己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化人赞颂鲁迅先生的还大有人在,比如郭沫若先生,其实他跟鲁迅先生没少笔墨官司、隔空对骂。但鲁迅先生去世后,他立即意识到鲁迅先生的伟大,1940年在《写在菜油灯下》的一文中表示:“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并将鲁迅先生比作“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还不无遗憾地表示未能和鲁迅见面,是自己莫大的遗憾。

推崇鲁迅先生当然不止文化人,毛主席与鲁迅先生的心灵交往更加让人感慨,更加令人感动。

19711120,主席在与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党政领导谈话时强调:“鲁迅的书不大好懂,要读四五次,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读几年懂得了。——我们党内不提倡读鲁迅的书不好。” 1975年底,主席又说:“我建议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

鲁迅出生于1881年,主席出生于1893年,两人年纪相差一轮,但主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关注并喜爱鲁迅著作。主席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而鲁迅早期一些白话小说和杂文便发表于此。19188月到19193月主席第一次去北京期间,曾慕名到八道湾鲁迅住处拜访,适逢那天鲁迅不在家,只见到了周作人。晚年谈到此事,主席还引为憾事:“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

1920年,主席在长沙开了家文化书社,亲自选定《呐喊》等鲁迅作品进店销售。1932年底,冯雪峰从上海到苏区瑞金,“鲁迅”成了毛泽东与之经常交谈的话题。193610月鲁迅逝世前,还请冯雪峰将自己编校的瞿秋白文学译文集《海上述林》上卷,转送在陕北的主席。随此书一起送到的还有鲁迅亲自开列书单让人选购的一批书,其中就有《呐喊》、《彷徨》等。

初到延安,主席得知一所中学图书馆有不少鲁迅的著作,便经常让人借回来阅读。

193710月,在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主席发表了《论鲁迅》的演讲,引用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以及鲁迅写给萧军的一封“痛斥变节者”的信等内容。其中后者发表于19361115《作家》月刊,尚未收进鲁迅文集。此后,主席在自己演说、著述中常常广泛引用鲁迅相关作品。

1938112,主席在写给艾思奇的信中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心疼的感觉溢于言表,想必爱书的人都会有同感。只是,主席并不知道《鲁迅全集》当时尚未编辑出版。

第一版《鲁迅全集》于19388月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出版,共20卷。还特印了200套编号发行并注明非卖品的“纪念本”,赠延安两套,主席得到其中的第五十八号。此书被他当成了案头的必读书,1946年新华社发表的一幅主席在延安工作照,办公桌上便放着此套《鲁迅全集》中的3本。

这套《鲁迅全集》让主席爱不释手,从延安完整无缺地带过黄河,带到西柏坡、香山,带进了中南海。1949年底主席访苏期间,也带去了许多鲁迅著作,经常废寝忘食地阅读,他跟催促吃饭的工作人员说:“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了睡觉。”

1976年主席逝世后,床头上还放着一本厚厚的《鲁迅选集》。这本书是女儿李敏阅读后还回来的,主席在书里做了许多批注。

主席阅读和保存了三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第一种就是在延安窑洞阅读的那套。此书他做了许多批注,书里印错、错字漏字都作了更正。第二种是1956年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带注释的10卷本《鲁迅全集》。第三种是1972年有关部门根据10卷本《鲁迅全集》排印的大字线装本,主席也在书中做了许多阅读记号,其中一册封面上还写有“1975 ·8再阅”字样。

主席对鲁迅,是真心喜欢,一以贯之的喜欢。“读点鲁迅”至今仍有极大现实意义,鲁迅著作应该成为国人的必读书。人们读书或各有偏好,书对人的影响虽然潜移默化但也是显著的。一个喜爱鲁迅并能认真读懂的人,他可以有恨,可以有怒,但大抵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人,至少不会成为很坏的人。

有了鲁迅,是国家民族之幸。真搞不懂“鲁迅”怎么会在中小学教材中进进出出?那么,是谁在怕鲁迅,仅仅因为“难懂”吗?不见得,我以为恰恰是“鲁迅”刺中了某些人内心深处的蝇营狗苟,揭开了他们心底潜藏着的渺小和猥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