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释人员为何如此嚣张
(2022-07-07 17:09:20)刑释人员为何如此嚣张
彭广军
6月27日,网传广西有刑满释放人员邀请退休公职人员大摆生日宴席,一下子就上了网络热搜,该区政法委介入调查后证实,“人员”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副主席徐炳松。此人1999年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近日在家高调设宴庆祝八十一岁大寿。现在他应该是减刑出狱了,过寿似也没啥毛病,可为啥如此高调,是在宣示什么吗?
联想到前些日子唐山打人事件的九名犯罪嫌疑人中,至少五人有过前科。尽管有前科不见得坐过牢,但看他们打人的熟练凶残程度,肯定不会是生手。后经证实,九嫌疑犯中确实有“里头”放出来的,有人还不止一次。
虽然没做过统计,但从一些社会新闻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即相当多的恶行案件都有刑释人员的影子,有的还是“二进宫”,“三进宫”。虽然不能就此肯定某些犯罪行为与坐牢有必然联系,但一些刑释人员出来后变得更凶残、更嚣张也是事实。
曾见到过“活闹鬼”围着社区要吃低保的一幕,大喊大叫一副凶蛮模样。其实那几个人身强力壮且做着生意,根本不符合“低保”标准,社区当然不能答应。“活闹鬼”就袒露身上的雕龙画蛇的刺青朝工作人员赌狠,声称自己是才出来的,谁也不怕。这些人闹低保并不是看中那点钱,一个是对受到惩处的找补,一个是在同类中有了吹嘘资本,据说他们认为“生意做着,豪车开着,低保吃着”很有面子。
此现象在从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常态,令社区工作人员头痛不已。一方面是刑释人员不顾廉耻无理取闹,另一方面是能管得住他们的只想息事宁人,一些人市民见到他们又大都避而远之,其“畏惧”的背后表情没准还有一点点“羡慕”,这些因素或许构成了另外一种怂恿……于是“坐过牢”成了横行霸道的“资历”和本钱。反过来又有意无意地给人一种强烈暗示:坏人秉性难改坏一辈子,但日子却过得风生水起。
有次在饭店吃饭,听见邻桌几人在大声吹嘘自己“当兵”的经历,尽管他们或肥头大耳或獐头鼠目,但我还是肃然起敬,因为“咱当兵的人”彼此都有着亲近感。但往下听则发现情况不对,因为其中长得像猴子的那人说自己“当过三次兵”!呸,原来是“黑话”,所谓“当兵”即入狱服刑的代称,真是亵渎了“兵”的神圣。
在人们传统观念里,“吃官司”是忌讳的,被判刑更是丢人现眼羞臊祖宗,怎么现在坐过牢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并变得高调、张扬甚至嚣张?“老虎”出狱大宴宾朋表示“胡汉三又回来了”,演员坐牢出来可以写书卖字,唱歌的刑满释放后四处走穴,流氓地痞出来后依然横行霸道……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怎么会活得如此风生水起,活得如此嚣张?是当下观念认知出现了偏差,还是惩戒机制需要完善?
毋庸置疑,监狱是惩处犯罪人员的场所,是教育罪犯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场所,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自然可以也应当依法享有一切正常权利,过生日办个酒席,请亲戚朋友热闹一番,只要符合相关规定,亦属正常,但“刑释人员大办生日宴”怎么会引起如此关注?有过前科的作恶者为什么更加让人痛恨呢?并非是人们歧视刑释人员,而是担心这些人根本就没悔改,从而可能继续给社会带来更大伤害。
犯罪者被惩处的重要目的是希望他们改恶从善,回归社会,但刑释人员再次或多次作恶,甚至变本加厉仇视报复社会,危害邻里,如果是极少数似乎也可以理解,如果成为一种“现象”则要引起深思了,是不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