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跋扈的官二代王雱

(2022-05-05 15:06:28)

跋扈的官二代王雱

彭广军

王雱何许人?知道的人恐不多,但知道他爹王安石的人就多了。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界的名头基本无人不服气,但作为宋神宗时期的“改革家”所取得的政绩,却一直没有定论,有的史家甚至将他列入“奸臣”类。有回监察御史张戬上疏弹劾王安石乱法。当时王安石正好手中拿着扇子,他竟然用扇子掩面对着张戬乞乞地笑,模样实在算不得正面。何况是当着皇帝的面儿,真够肆无忌惮的。因而后世史学家蔡东藩评其:“确有奸相”。

面对当朝第一权臣,张戬还说了一句话:“笑戬的不过公等两三人,公为人笑,恐遍天下人皆是呢!”这话差点没把王安石呛死。在王安石看来,跟自己意见不同者就是政敌,因而他的政敌实在太多了些,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苏辙等我们知道的文学大家,都被王安石当成政敌搞得死的死,亡的亡,撤职的撤职,丢官的丢官。那些官职虽不低,但由于没什么传世名气的人那就更多了,反正只要跟“青苗”法作对,只要跟自己意见相左,一般都没好下场。那时候的王安石得意非凡,言谈之中常自比皋陶,但政敌们却把他比作王莽。

王安石有一个宝贝儿子叫王雱,据说从小就聪明异常,读书常过目不忘。十五六岁的年纪即能写出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很早就考取了进士,当上了旌德尉。这些是不是通过做大管的父亲的运作,不太清楚,但王雱二十来岁就当了处级干部,在别人看来应该是祖上冒青烟了,可王公子很不满意,声称官卑俸薄辞职回家做专职作家去了,作策二十余篇,极论天下大事。又作《老子训解》、《佛书义解》等,为此他极其风流自赏,几乎差不多天天纠集一帮子狐朋狗友寻花问柳,当时京城的所有秦楼楚馆。诗妓舞娃,没人不知道有个挥金如土的王大公子。

王安石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了许多人,唯独拿自己的宝贝儿子没办法。况且这个儿子“才华冠世,议论惊人”,就是王安石自己也觉得逊他一筹。由宠生怜,哪里还管他什么浪迹行止?

待王安石手握大权,可以左右朝中人事安排时,王雱又想当官了,就对父亲说,你提拔了这么多年轻学生故旧当大官,难道我就不如这些人么?王安石说,执政者不能选子弟入朝,这是本朝定例。现在不少人已经在说我多用私人……王雱那少爷脾气发起来根本不听这些,朝父亲一通乱嚷,弄得王安石很是头痛。

到底有文化,不需别人点拨,王安石就有了主意,叫王雱赶紧把所作策论《老子训解》等书稿拿出来,交出版社出版,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士人见当朝宰相的儿子出了书,买的人还真不少,加上书写得还不错,于是乎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了畅销书。不知是否暗箱操作,反这事儿很快就传进了大内,连皇帝也读到了这些书,颇为赞叹。大臣邓绾、曾布等正想找机会讨好王安石,乘机大力举荐,说王雱如何大才,如何博学,差不多是当世无二的治国英才了。神宗召王雱进来面试,果然侃侃而谈,句句都是神宗喜欢听的。龙心大悦,遂当初授予王雱太子中允,及崇政殿说书。

王雱算是皇帝身边红人了,做起事情来不但大有乃父风格,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对舆论控制得极为严厉,遇有谤议时政的人,不问贵贱一律拘禁,敢怒不敢言成了彼时主流民情。他能有如此作为说不准他爹王安石心里也在暗自高兴,认为自己后继有人了。可物极必反,经他这么一折腾,最直接后果是射向他爹的“子弹”越来越密集,王安石很快中枪倒下。惯常说法是“改革”失败,但谁又能说与他纵子跋扈没有干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