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修被杀的原因

(2022-04-19 15:15:57)

杨修被杀的原因

彭广军

“三国”里头疑心最重的老大,曹孟德应该算一号。老曹因为疑心病杀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杨修。但真要说起来,杨修之死或者还真有不得不死的理由。

古时候打仗,大都要“报上名来”,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某刀下不斩无名之鬼”,但有时候也是侦察对方实力,若打不过大可以拍马掉头一走了之。所以名头很要紧,不妨往大里说,比如“吾乃中山靖王之后”等等,一般不太会坦白自己是卖草席的或杀狗的,自己祖上是宦官也不太会说。显然,汉末群雄并非都是草莽出身,比如袁绍的家世就相当显赫,有“四世三公”的强大背景。比起袁家来,杨修的背景也丝毫不差。

杨修出身名门弘农杨氏,祖上是西汉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其父杨彪是朝廷重臣,汉献帝时期已官居太尉,其祖父杨赐,曾祖父杨秉,高祖父杨振皆官居太尉。当时太尉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所以杨修家同样属于妥妥的“四世四公”。

有如此显赫家世,聪慧过人的杨修自幼就受到了良好教育。二十岁举孝廉后,就开始在老曹手下任职,担任丞相府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大秘”。

曹老板让他处理丞相府公文,可杨修觉得这种事儿缺乏挑战性,所以老溜出去玩儿。但又担心老板查岗,就事先把老板可能要过问的问题都想好了,然后写成答案按顺序交给手下人。一旦老曹需要了,手下人就照顺序递上去交差,居然应付裕如。可有次杨修照常溜出去后刮起大风,把预留的答案吹得满地都是,等手下把答案都找齐之后,顺序已经乱了。手下人回答老曹老曹的询问,递进去的答案简直是牛唇不对马嘴。曹操觉着不对劲,问怎么回事,手下只好告知是杨主簿的一贯安排。老曹心理咯噔一下,觉得杨修把自己琢磨透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与刘备对峙,相持不下之际就动了退兵得意思。有人来请示夜间部队行动口令,恰逢老曹正在啃鸡翅,就口随心出:“鸡肋”。

口令传出后,杨修立即收拾行李,打点行装准备回家。

旁人奇怪,问咋回事,杨修说:“魏王要退兵了,今夜口令为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谓也”。众人觉得有理,也开始收拾起来。反馈到老曹那儿他自然心里不悦,这是擅揣圣意呢,犯了大忌,杨修真是聪明过了。果然,回到邺城老曹即以“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了杨修。

因为“鸡肋”泄露了机密这个似乎说得通,但“交关诸侯”又是从何说起呢?

原来由于家庭背景和才华,杨修在圈子里一向人缘极好,王公贵族文武官员争相与之交好,贵为曹老板的众儿子也与杨修过往甚密,其中尤以曹植为甚。只是老曹心里已经确定将曹丕扶上马送一程,如果竞争对手曹植的朋友圈过于强悍则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格局。尽管杨修曹丕关系也不错,但有了选择自然就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未除后患,其羽翼还是剪除了好。有这个原因夹在里边,就算没有“鸡肋”,杨修大概率也是活不长的。

毫无疑问,杨修的智商无疑是上乘的,能够揣摩老板想法不稀奇,稀奇的是杨修居然可以将老板会提什么问题及其顺序也能琢磨透了,这个恐怕连聪明似亮瑜的人也不太能够做得到。然而,杨修真是把聪明全写在了脸上,走哪儿都贴着“聪明”标签,自己又比较得瑟不懂得夹着尾巴,还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当一个人被周围人认为聪明、自己也认为聪明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常人都做不出来的事儿,无妄之灾也就悄悄地来到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