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在为袁隆平先生哭泣
(2021-05-22 17:53:56)朋友圈在为袁隆平先生哭泣
彭广军
今天,公元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阳光灿烂。人们心里悲恸不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这个明朗的天气安详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人间,享年91岁。
我朋友圈从上午开始就开始泪光盈盈,传言袁隆平先生去世了。流泪的有长辈,同辈,晚辈,年纪相差70岁上下,却在共同为一个人哭泣,发自内心的。褒奖之辞,感恩的话,今天只对这位老人。
自媒体也在推送有关袁隆平先生的消息,其中钟南山先生的公众号“南山呼吸”发文最能引起共鸣: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国士无双。感念与袁隆平院士这样的伟大人物处于同一时空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个世界的星空因你们而璀璨。
吾等凡夫俗子,不敢妄评袁先生,因为不配,真的不配。
或者,2004年感动中国中颁奖词对先生的评价是最为接近的: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是的,袁隆平先生做了一件事,做好了一件事:让我们父辈免除饥饿之苦,让我辈不再饿肚子,让我们后辈忘记了饥饿的滋味。
记得这个就足够了。先生在世时就无所他求,去往天国的先生同样会欣慰的。尽管先生一定会谦逊的摇摇头,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耕作者。
我小时候生活在老家湖南,有个比我大十几岁的堂兄被选送到海南学习杂交稻育种技术,他们的“师傅”就是袁隆平。当然,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人就是后来享誉全国的大科学家,甚至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黑黑瘦瘦的师傅与他们一起育种,一起插秧,一起除虫,一起收割,一个收割季后,堂兄带着师傅交给方法回到家乡普及杂交水稻,跟他一起去的人不少,而且有很多批。此后,老家是杂交水稻普及最早的地方,也是得益最早的地方。
几十年后堂兄在电视上看见袁先生时,还会说他是我师父!
堂兄恐怕不知道,他这样的“徒弟”何止万千?
去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寻访到了袁隆平先生年轻时的足迹。先生竟然是在我们区域内一所著名中学完成的中学课程。对此我暗自傲骄呢,由堂兄“师傅”而上溯至邻居学校书声琅琅青春少年,我总觉得自己跟先生也算是有些缘分的。
前些年先生返回母校庆祝百年校庆,与学弟学妹们欢聚的影像、视频资料中,他音容犹在,不紧不慢的嘱托在耳,然先生今日已驾鹤西去。91岁的先生已然是高寿了,何况他的贡献是多少人900年也难以企及的。
先生身姿朴素,黝黑面庞俨然就是在大地操劳一生的农夫。先生是情操高尚,悠扬琴声诠释着他内心的丰富。先生扎根湖南说一口标准“湘普”,流利的英语展示了他世界眼光。
先生的“敌人”是饥饿,先生的梦想是稻子长在大树上,先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生的丰碑镌刻在世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