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五次北伐,历时六年之久,很遗憾,全部失败,无功而返,最后一次,诸葛亮还病死在军中,以身殉国。在这五次北伐中,哪一次最有希望成功呢?
http://p1.pstatp.com/large/15a2000290c6929411ed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准备的最为充分,可以说声势浩大,出兵以后,关中响震,南安、天水、永安三郡纷纷反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大军,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很多人看好诸葛亮的北伐,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北伐,还是很得人心的,得到天下很多人的支持。如果能借此有利形势,一鼓作气,很有可能北伐成功了。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可以说是卯足了劲,准备一举统一中原,恢复汉室。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让赵云和邓芝做疑军,在箕谷吸引魏军主力,而自己则亲率主力,进攻祁山,这种姿态,明显是要志在必得。但是,诸葛亮却犯了一个错误,在用人上,没有深思熟虑,错用了缺乏实战经验,又不会随机应变的马谡做先锋,最终,马谡在街亭被魏国大将张郃击败,诸葛亮前功尽弃,大军不得不退回汉中。
http://p1.pstatp.com/large/15a10004ffe4bcf67555
可以说,这一次用人失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导致整个北伐计划彻底失败。为此,诸葛亮不得不杀了马谡,给朝廷上下和整个三军将士一个交代。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其余的几次北伐,除了第五次,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准备的都不太充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余四次北伐,除了第五次,有两次都是因为粮草用尽,不得不退军,即第二次和第四次,试想,如果准备的充分,能没有粮草吗?可见,还是后勤跟不上,也就是说,准备的不充分。
http://p3.pstatp.com/large/159f000505a73b4ad9db
第五次北伐规模也很大,诸葛亮也吸取了粮草跟不上的教训,准备分兵屯田,做长久打算,但是诸葛亮这一次北伐,相比第一次,明显有个弱点,就是经过前四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整个大军的士气已经受到很大打击,三军将士基本也都因此疲惫,甚至会有产生厌战的情绪。而朝廷和众多大臣,也许都已经不报什么希望了,可以说是疲劳了。
所以,我个人觉得,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但只可惜用人不当,造成失败,遗憾千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