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中说,徐庶做了刘备的军师,帮助刘备打了好几个胜仗,曹操知道是徐庶出谋划策之后,于是就设计抓走了徐庶的母亲,以此为要挟,徐庶无奈,只好离开了刘备,去投奔曹操,徐庶在临走之前,走马荐诸葛,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后,才有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三顾茅庐”,而事实上,正史中不是这样的,正史中是诸葛亮来到刘备这里之后,徐庶才离开刘备,去了曹操那里。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刘备在新野驻扎时,徐庶去见了刘备,刘备很欣赏他,重用了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是个人才,号称卧龙,将军您愿意见他吗?刘备说,请你把他请来。徐庶说,这个人不可以屈致,将军您要亲自去请才行。于是,刘备随即去请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
而刘备请到了诸葛亮之后,和徐庶一起重用,过了不久,好景不长,荆州的刘表病死,刘表的次子刘琮投降了曹操。刘备一下没有了依靠,面对曹操这个强敌,形势危急。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刘备听说刘琮投降之后,于是率领众人向南撤退,说是撤退,实际上就是逃跑。这时,诸葛亮与徐庶一起跟随,后来,曹操在追击中,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向刘备请辞,说,我本来想与将军您共同努力,辅佐您成就一番霸业,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了,心里乱了,也没什么心思了,现在就请告辞。然后,徐庶就投奔了曹操。
这件事在正史记载中,和《三国演义》正好相反,但是,《三国演义》里浓墨重彩,一番渲染,先声夺人,洋洋洒洒数千言,写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虽说跟正史相反,但是,效果却更加绝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