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能不能不杀马谡?何不让他戴罪立功?

(2016-09-27 09:00:09)
标签:

杂谈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让马谡防守街亭,结果马谡和魏将张郃交战失败,丢了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时候,正是蜀汉人才严重匮乏的时候,急需用人之际,诸葛亮能不能不杀马谡?何不让他戴罪立功?为什么非要杀他?


马谡战败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三国志》记载: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诸葛亮进兵没有了可以据守的地方,只好退军回到汉中。也就是说,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了。诸葛亮于是把马谡下狱,《三国志》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那么,马谡失败,责任在谁呢?我认为,第一责任人,不是马谡,而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用人不当。《三国志》记载的很清楚: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本来全军上下都认为,诸葛亮会派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大将魏延或吴壹,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派魏延或吴壹,违众提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马谡,这不是用人不当是什么?难道不该承担主要责任吗?


诸葛亮倒好,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杀马谡,连一个给马谡改过,戴罪立功的机会都不给,直接杀了,把失败的主要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记载: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说,孙武能够战胜敌人,取胜的原因,是用法严明,因此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于是,诸葛亮冠冕堂皇,不顾众人反对,将马谡处死。马谡一死,蜀汉本来就缺人才,更加缺人了。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给马谡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什么因为一次失败,就把人家处死呢?再说了,当时马谡带领的是蜀军的偏师,主力都被诸葛亮带走了,而魏国张郃军的兵力应该比马谡的兵多,马谡以弱敌强,难免会失败。


         马谡作为将军,带兵打仗不行,但是作为参谋,参议军机,制定作战计划,那是很厉害的,他是一个智谋之士,不是一个将才,为什么不能因才而用呢?

        《三国志》明确记载: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说明马谡作为参谋,完全合格,甚至是非常合格。而且,马谡制定的军事作战计划,有成功的先例,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马谡献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计策,并且,取得巨大成功。


        倘若诸葛亮不杀马谡,给马谡戴罪立功的机会,马谡一定效全力和姜维,还有魏延一起,说不定北伐也能成功,就算不能成功,也可以让蜀国存在更长,不至于后来姜维被钟会绊住,蜀国无人,导致邓艾偷渡阴平小路侥幸成功,灭掉了蜀汉,让后人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