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马谡战败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三国志》记载: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诸葛亮进兵没有了可以据守的地方,只好退军回到汉中。也就是说,第一次北伐前功尽弃了。诸葛亮于是把马谡下狱,《三国志》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那么,马谡失败,责任在谁呢?我认为,第一责任人,不是马谡,而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用人不当。《三国志》记载的很清楚: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本来全军上下都认为,诸葛亮会派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大将魏延或吴壹,但是诸葛亮却没有派魏延或吴壹,违众提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马谡,这不是用人不当是什么?难道不该承担主要责任吗?
诸葛亮倒好,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杀马谡,连一个给马谡改过,戴罪立功的机会都不给,直接杀了,把失败的主要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记载: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说,孙武能够战胜敌人,取胜的原因,是用法严明,因此晋悼公的弟弟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于是,诸葛亮冠冕堂皇,不顾众人反对,将马谡处死。马谡一死,蜀汉本来就缺人才,更加缺人了。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给马谡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什么因为一次失败,就把人家处死呢?再说了,当时马谡带领的是蜀军的偏师,主力都被诸葛亮带走了,而魏国张郃军的兵力应该比马谡的兵多,马谡以弱敌强,难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