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2016-05-26 09:39:45)
标签:

美食

健康

情感

杂谈

育儿

分类: 清凉厨房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亲们,俞霏说这是“粽子”,您信吗?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这的确是粽子,是俞霏的家乡----南方粤西雷州半岛地区端午节的应节食物。我们当地人称它为“饺仑”。

   “饺仑”也算是端午节中粽子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形状跟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大相同,当属另类粽子。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饺仑”,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它己有几百年的历史。俞霏的记忆当中,在小时候,每逢要到端午节,妈妈都会编织这“饺仑”,编好后再往里面填满糯米和其他配料,最后再煮上几个小时,就成了在端午节可以让我们吃的粽子----“饺仑”。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受到妈妈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俞霏很小的时候也学会了编织“饺仑”了。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迁,现在这“饺仑”逐渐成了俞霏记忆里的东西。   

  这里只介绍“饺仑”其中一种的编织方法,制作过程及用料都跟俞霏小时候吃的一样,真的有种返璞归真之感。

   下面来分享一下详细的制作过程: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这植物学名有待考查,现在俞霏按小姑子的叫法就叫它“剌鼓”。 “剌鼓”去刺洗净,可以不用煮过,小姑煮过消毒了,导致色彩不艳丽了。猪肉洗净切块加入其他配料腌过待用;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这个配料里的植物土名叫"蛤蝼",学名不详。咱们可以忽略它的名字,洗净待用;糯米洗净泡上几个小时,加油盐拌均匀待用;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剌鼓”对半切开,共需要四条(左图);用两条叠加一块,一头打个结(右图)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打好结的“剌鼓”如图(左图)交叉,然后如图(右图)对折出二个弯角;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取一边打结“剌鼓”折开,合着另二条反相继续交叉编织,折出一个弯角;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开始穿插(左图),穿插一条;(右图)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穿插另一条(左图),穿好一边了;(右图)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因为是交叉着编织,这样就共有8条“剌鼓”,前面步骤编好了其中的四条,另一边的四条重复着前面的步骤一样编织;折开另一边的“剌鼓”(左图),继续折叠着编织(右图);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对折出一个弯角,继续交叉编织;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然后重复前面的穿插步骤,穿好一边;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继续穿另一边;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编织好后,用细条的这边的两条对半切开用来编织头部;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如图共切成四条细条;开始编织;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重复前面的交叉编织法,但最左面的一条要跨过按右图示折编;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继续上一步骤的方式往下编织;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折出一个角,再折多一个角;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穿好多余出来的“剌鼓”,编好的头部如左图;整个编好的形状如右图;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编织头部只用了两条,另两条如图绕圈穿插好;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把多余的“剌鼓”切掉;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往编好的“饺仑”填入糯米;用植物包一块猪肉填入内,继续填放糯米,至整个“饺仑”满;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开始封封口,如图示方式; 造型独特,历史悠久的拉风粽子
  封好封口,“饺仑”最后完成了。

**************************************************************************************

   最后,再将“饺仑”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上几个小时至“饺仑”熟透就可以开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