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8年4月8日清晨,重走史迪威公路的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路车队从昆明出发,历经7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并穿越这条抗战生命线上标志性的“24道拐”后,顺利到达保山市。车队驻扎保山,稍事休整,准备次日启程前往史迪威公路的下一站——腾冲。
94岁运输先锋队华侨老兵的70年雪佛兰情结
―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路纪实
2008年4月9日清早,山峦叠嶂的边陲小镇还笼罩在蒙蒙晨霭之中,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路车队的队员们便已安排就绪,准备沿史迪威公路继续西行,直奔腾冲。清晨微微泛红的阳光下,12辆阳刚威武的雪佛兰科帕奇显得格外耀眼。
就在队员们整装待发之际,一位身材瘦肖、精神矍铄的老人不知何时出现在队员们中间。老人身着一身黑色西装,头戴黑色礼帽,手中拄着一只手杖。阳光下老人胸前佩戴的徽章十分醒目,近得身去,徽章上面写着:华侨技工回国服务团光荣纪念章
保卫祖国。这位老人不声不响地沿着已经编队的雪佛兰科帕奇一路慢慢走过来,一边走一边抚摸,一边喃喃自语,最后触摸到那闪光的金领结时,他颤抖的双手忽然停住了。当好奇的队员们一起围拢上去时,才发现老人已经热泪盈眶:“是它,是它,我当年开的就是它!”
老人叫翁家贵,今年已是94岁高龄。70年前,当抗战的烽火点燃了滇西缅北,也点燃了正值风华少年的他,他放弃了新加坡的闲适生活,响应陈家庚先生的号召,毅然回国,加入了滇缅公路运输大队的华侨先锋队,与老人一同义无返顾地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有3200多人,同时还有更多留在南洋的华侨们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用老人的话讲,“大家听说我们是不愿意当亡国奴,回来保卫祖国的,都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时,很多人听说我们是回国参战的,都会免费为我们剪头、裁衣”。老人慷慨激昂地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回来的华侨都明白回国参加抗战很艰苦、很危险,但是在民族存亡时刻,为了保卫祖国、争取民主自由,我们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怕苦!”
当我们问及当年在这条生命峥嵘线上运送物资时的情景,老人有些激动。老人依旧清晰的记忆把雪佛兰科帕奇自由之旅的队员们带到了70年前滇西缅北的抗战前线:保山,正是他与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日夜兼程地往返于宛町至昆明,为抗战运送援助物资的根据地。当时的史迪威公路叫做滇缅公路,是一条生命线,是通往抗战前线最重要的物资补给通道,奔波在这条路上的运输队伍有10多个大队,每个大队有4个中队,大概有包括雪佛兰和GMC在内的200辆卡车,每辆卡车有2名司机日夜兼程。“我开的就是雪佛兰卡车!”老人激动地说。
老人告诉我们,加入华侨先锋队时,分配给他的是一辆载重3吨的雪佛兰军用卡车,他一直驾驶着这辆雪佛兰在险峻的山路上往返奔走,给前线的战士们运送最急需的生活物资。当年的路面情况复杂,很多弯路、盘山路,而且都是土路,从保山到昆明要开7天。很多时候运输大队的战士们需要靠在悬崖边或躲在山下,为的是避开飞机的狂轰乱炸。这辆与他同甘共苦的雪佛兰,就像是与他形影不离的亲密战友和钢铁伙伴。从那时起,这个闪光的金领结就铭刻在他的心中,并伴随着那烽火硝烟的战时记忆在70年的时光中越擦越亮。“很多与我一同从南洋来的朋友都牺牲在这条路上了”,我们看到老人黯然神伤的眼中欲夺眶而出的泪花。老人说他是为数不多的战争幸存者,是金领结一直陪伴、保佑着他。
战后,翁家贵老人一直留在了保山。很多天前,他就听说有一个雪佛兰车队要重走史迪威公路,于是便一路打听,自己找到了队员们休整的酒店。“已经过去70年啦,70年前,我就认识雪佛兰!这个金领结标识是不变的!”老人的语气因激动而颤抖。
车队还要继续前行,我们将于4月9日晚赶到腾冲。我们在老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告别保山,踏上新的征程。车队转弯的一刻,每个人都将94岁老人挥动着干瘦的手臂为车队送行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70年前的记忆,因为战火已去而离我们很远,又因为老人的出现而离我们很近。
以自由之名,与雪佛兰科帕奇一同重走生命峥嵘线的车队不断向前,更多关于雪佛兰金领结的故事还将继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