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序):2008年4月5日,作一回背包客
(2009-08-07 16:43:42)
标签:
史迪威公路自由之路旅游 |
分类: 一直漂在路上 |
自言自语:喜欢到处游历,却从未真正当过背包客,大多的时候,我都喜欢自己开车。这一次重史迪威公路是全程驾驶雪佛兰科帕奇的,但是,在赶往报到地点的那天,我意外地当了一把背包客。感觉呢,相当地不错:)
做一回背包客——重走史迪威公路序曲
2008年4月5日,星期五。这是第一个法定放假的清明节,爸爸打来电话说全家要去上坟。我呢,因为要参加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上海通用雪佛兰组织的重走史迪威公路的“自由之路”活动,要赶到贵阳黄果树报到。
早起的飞机,离开北京的时候,未能看到传说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3个小时之后,到达贵州贵阳机场。时间尚早,加上有些事情需要在贵阳办理,所以,就将大件行李交给了前来接机的工作人员,背着一个双肩包,和从上海飞过来的徐一起到了贵阳市中心。
到了一个新地方,寻找当地小吃是无可厚非的,于是,我们就打听到了“丝娃娃”。
先是在路边的一个小摊前吃了传说中的“丝娃娃”,起先竟误以为是一家餐饮连锁店的名字。等找到的时候,才发现是一种贵阳小吃的名字。这大概是现在的我为数不多的几次看到一种食物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下口的机会。一家路边小店,里面大约10多张长桌,每个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形盘子,里面有10多个小碟的菜,有些像北京炸酱面的菜码,两碟像北京烤鸭中的饼子,只是比它更小更薄,感觉像是用米做的。老板娘的普通话不太容易听明白,解释了半天,才知道是用饼子来着这些菜码,另外浇上自家做的酱汁吃的。
查了些关于丝娃娃的资料,是这样写的。在贵阳的风味小吃中,丝娃娃也许是价格最便宜的一种。因其形状上大下小尤如薄丝包的婴儿,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只有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黄瓜丝、粉丝、淹萝卜、炸黄豆、糊辣椒等。当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自家调制的汁液。
说实话,丝娃娃挺好吃的,但不过瘾,因为实在太素了!我总是觉得少了点儿硬菜!呵呵。
吃完小吃,开始办正经事,无奈贵阳的节奏比我想像的慢,贵阳人说话比我想像的难懂,原本以为可以在1个小时之内解决的问题,最后足足用近3个半小时。当我们打车飞奔到长途汽车站时,才发现没有直达黄果树的长途大巴!时间已近晚上7点了,几乎所有的长途车都是末班车。有个背竹篓的当地人说送我去另一个旅游车发车站,也许会有去黄果树的车。我不知道他需要多少带路费,也不太确定到了那边后是不是真的还有车,于是就买了一张高速路上路过黄果树的车票,请求师傅在黄果树把我放下。
师傅挺好说话:“我们要在休息站吃晚饭,你就在那里下吧。”天啊,以我的经验,如果从高速的休息站走到下面能找到其他车的公路边,应该“很远很威险”呢。因为必须当晚赶到黄果树,所以,“自古华山,只此一条路”了,和要去安顺寻找父亲当年生活回忆的徐道别,各自上了长途大巴。跟着我的,是一个双肩背包。
近10年来,很少坐在这种去县城的大巴车,多少有些不习惯,总会认为这种车上会有些挤、有些脏、也有些慢。事情教育了我,现在的长途大巴环境很好呢,还一路有流行音乐不停播放。左右没有任何人认识我,久违的“流浪”感觉再次出现。我旁若无人地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跟着熟悉的歌曲哼唱,好是悠然,愰忽间我会觉得自己真的再次远离的城市、远离了工作,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发短信给好友,说“一个人坐在从贵阳去黄果树的大巴车上,感觉像个背包客,不太像是去工作,更像是自助游,挺好。而且,我要被放在黄果树的高速路边,不知道是否可以搭到其他车。感觉真的很背包”。朋友很为我担心,一路上总在询问到哪里了,我呢,真的很喜欢当时坐在长途大巴上的感觉,久违了的轻松。
司机很守信用,真的把我放在了黄果树休息区,还特意告诉我一声“就这里了”。当时已是晚上近9点了,我背着双肩包,站在路边,看着黑漆漆的高速公路辅路,看着往来的大小车辆从身边驶过,还真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好在,我很聪明,打电话从黄果树镇叫了一辆出租车,告诉他我站在公路边一个“中华香烟”的大广告牌下。15分钟后,一辆出租车停在了广告牌下,一个站在路边的背着双肩包的瘦弱女子上了车。
那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