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涵予谷子地冯小刚集结号任泉贺岁片杂谈 |
分类: 生活版封面秀 |
张涵予 黄金绿叶缓称王
配音演员出身的张涵予并不是“冯家班”中的新人,只不过在之前的几部冯氏贺岁片中,他扮演的大多是没有什么完整性格,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的角色。
终于,在2007年,四十岁的张涵予等到了一个响当当的角色“谷子地”。对于手下这员爱将,冯小刚毫不吝啬溢美之词:《集结号》公映后,“谷子地”张涵予将迅速窜红,也许影坛就是张涵予的“天下”。
而对于张涵予来说,他只澹定地送给自己三个字:缓称王。
为悲情英雄讨说法
张涵予说《集结号》是部和英雄有关的电影,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最具里程碑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以往“高、大、全”的英雄模式,“这种悲情英雄是以往任何电影都没有出现过的。”张涵予说,谷子地和他那帮战死沙场的战友都是英雄,可是英雄受委屈又有谁站出来为他们“讨说法”呢?
在《集结号》中,你扮演的谷子地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对,在最后的阻击战中,47个人里只有我扮演的连长谷子地侥幸活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连长开始为死去的这47位英雄寻找荣誉。简单地说《集结号》就是一个男人为四十七个男人争荣誉的事,这就是电影传递给观众的一个信息。
看到《集结号》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全身热血沸腾,我扎在沙发里哭了一个多小时。如果我是谷子地,我可能不会为死去的弟兄找“说法”了,因为战争也结束了,过好下半生就行了。但是谷子地不能接受随他出生入死的四十七个战友就这样被列为失踪人员。
其实,他在寻找弟兄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成全自己,他要告诉大家,他们的连队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能算失踪。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谷子地站在九连的墓碑前,向张政委说:“向张政委汇报我们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四十七个弟兄全部牺牲,现在我们列队完毕,请您检阅”,这时候,他才释怀一切。
据说为了这部电影你受了不少伤,有的还挺严重的?
作为演员来说,这就是我的工作,接到这样的剧本,这些环境都事先能想到的。虽然很累、很苦、很脏,但只要精神上是愉悦的就能战胜肉体上的痛苦,其实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集结号》带给你精神上的愉悦是什么?
中国发生着巨变,在这种变化下,很多人变得措手不及,没有理清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观,《集结号》能让人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支柱。另外,这是一部男人戏,会让大家看到中国式的男子汉。我们去釜山的时候,韩国媒体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二十年前,我们在中国的红高粱地里见到了中国的男子汉。之后的二十年,这样的男人就成了一种稀罕物,花样美男开始盛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谷子地里又发现了一种中国男人。”
让我很兴奋的是中国的电影、中国的感人故事在韩国那样一个男人绝对主导的民族里,让他们感到震撼,我觉得特别给中国人争面子。
男人似乎都有一种英雄情结,你呢?
我的英雄情结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拍这部戏的时候,还原了很多战争的真实场景,非常的残酷,让人突然间觉得还是和平好,千万别打仗。只要战争的机器开动起来,谁也无法停止,人的身体也许就像一只小鸟,脆弱无比。
有个好的角色演、日子过得好点、中国越来越好、世界永远和平就是我现在的英雄情结。
没法取代葛优
1999年,因为看到了张涵予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中的表演,冯小刚开始对这个配音出身的演员来了兴趣,张涵予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冯氏贺岁电影中。虽然不论是《没完没了》、《大腕》还是《手机》,张涵予扮演的都是“朋友甲”、“神经病乙”,即使戏份最重的《天下无贼》中的铁路警察都是“无名氏”,张涵予也丝毫并不介意,他说,只要冯小刚说一句:“这儿有一个角色,你来吧。”他便二话不说,从不拒绝。
所以也难怪,现在有种说法道:《集结号》让多年隐匿于冯氏电影黄金绿叶行列中的“甲乙丙丁”张涵予终于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谷子地。
冯小刚导演有没有说过找你演谷子地的原因?
没具体说过。其实男人之间的情感靠一个眼神、一句话便心照不宣了。我们就是这样一种很默契的朋友关系。《集结号》前后大概拍了140天,我每天都是早上五点半起床跟着大部队走,和他朝夕相处在一起,互相看一眼就知道对方心里想的东西,这也是认识多年形成的一种默契。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一下你从冯氏大绿叶“扶正”的感受,你想说什么?
可以用刘邦的一句话表达: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以前和冯小刚导演有过不少合作,但是多半是绿叶配角,如今成为《集结号》的绝对男一号,也难怪被形容成“转正了”。
冯导的电影受关注度非常大,有句话叫做:“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在风格不变的情况下,他的剧本基本上都是为葛大爷写的,别人没有办法取代。
以后会不会出现“铁打的张涵予,流水的女主角”?
不太可能,因为他还是会回归到喜剧的风格上,以后的变化都是未知数。冯导下部戏《贵族》的男主角还是葛优,我可能更适合《集结号》这类题材的电影。
兄弟情体现在关键时刻
不惑之年的张涵予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从他言谈举止中的那股特别北京爷们的豪爽劲儿便不难看出,小时候甚至还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来激励自己对长辈的“抗争”,他说自己那时候绝对算是不让大人省心的孩子。
《集结号》演绎了谷子地,生活中你怎么看男人之间的兄弟情?
我身边有一帮认识三十多年的铁哥们,男人之间的感情应该是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来。
这些朋友用北京话说应该叫“发小儿”吧?
对,我上高中之前每天的事就是打架,哪个兄弟挨欺负了就跑去“帮忙”,现在想想有点“流氓假仗义”,特幼稚,不可取。现在身上有不少疤痕就是那时候打架留下的。
出去打架,回家肯定少不了挨教训吧?
对,上中学前我老觉得自己是家里被压迫、受剥削的人。男孩子喜欢玩的事我爸爸都不允许。所以那时候觉得特痛苦,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要是有机会到别人家睡一晚的话都会觉得特别高兴,一听说我爸爸要出差,对我来说就像过年一样,可是遗憾的是他老不出差(苦笑)。
任泉 《集结号》是难以想象的
第一次加入冯氏贺岁电影大军的任泉在《集结号》中的戏份不多,原本以为习惯男主角身份的他会为自己不到两分钟的戏份不甘心,可他却说:这部电影对他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演绎另类指导员
《集结号》中,任泉的出场时间并不长,但是就是这短短一分半钟的表演,却让他不禁感叹这是自己拍得最辛苦的一部电影,让他感觉就好象自己真的亲身经历了一场血淋淋的战争似的,“我在这部电影饰演的是一位指导员,原本我想象中的指导员应该是非常儒雅、有文化的人,但这个指导员却是一个脾气暴躁、很玩命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指导员,任泉用不到两分钟的表演让不少人都大跌眼镜,也难怪有人会说:任泉也要转型改走硬派小生的路线。说到自己的“转型”问题,当事人自己只是耸耸肩,“其实从确定由我来演指导员开始,就有很多人奇怪冯小刚导演为什么会选我。我自己也很惊讶,可能这就是他对人物的理解吧。至于转型这个问题,我想他也希望演员能在他的戏中有所转变。”
且不论任泉演戏“转型”与否,在《集结号》这部战争大戏中,至少任泉最直观的改变便是形象上。说起剧中的扮相,他认定是一次挑战、一种颠覆。“从外形上看,剧中的造型让大家很难看出是我,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男演员拍戏其实都是很少化妆的。拍这部戏的时候,我每天都化了很厚的妆,化妆的最后一步还要从地上抓一把土往脸上、耳朵上擦。”因为浑身上下都是脏兮兮的,在片场,任泉候场的时候都是蹲在墙根儿,他不好意思把别人的椅子坐脏了,天气太冷的时候就找些柴火,跟大家一起蹲围火着取暖。
《集结号》没有噱头
对于这部没有超级明星的电影,导演冯小刚曾公开表态说:他就是《集结号》票房号召力。任泉也颇为认同,“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噱头,对于冯导的影片,观众以往可能更多关注经典的台词,而《集结号》更多的是让大家看完后引发思考,完全看不到他以往电影的风格。”
《集结号》是任泉第一次和冯小刚合作,“以前完全没想到有机会和冯导合作,因为觉得他以前的那种风格与我差别很大。包括这次找我演指导员的时候,我还觉得肯定跟我以前的风格很像,一定是个温文尔雅的指导员。”
任泉很在意《集结号》这次意料之外的机会,所以,每当拍戏间隙,他都很积极地和冯小刚沟通聊天。
在任泉看来,指导员应该多些文人气息,但是《集结号》中的这个指导员却很“粗线条”,也正是因为不适应角色,起初任泉演起来着实别扭,“后来冯导跟我说不是每一个职业都是一样的形象,不要用常人概念化的认识去理解人物。”
“他会很认真地跟我讲他想要的状态,并确信我没有问题。可是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其实还有疑虑:“我真的没有问题吗?”每当这时,他都会给我一种很强烈的讯息,让我有更多的自信。”
也正是《集结号》中的合作,任泉对冯小刚这位幽默电影大师有了另一番认识,“我以前想像他肯定是个很幽默人。恰恰相反,他很严肃,但他是个心很细的男人,有时候晚上收工的时候,他来到墙根儿跟我们说:“我告诉你们去哪儿吃饭?”,那么多的工作,他还来这么体谅大家,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
兄弟情是有人帮助和分享
“集结号”除了吹响战争的号角外,也“吹”出了一股浓浓的兄弟情,“在这部戏中,与这些演员我都是第一次合作,戏里我们是革命战友;戏外,在一起真枪实弹一起拍戏那么久,也体验出一种很浓的战友情。拍戏的那段时间,我们经常穿着大棉袄大棉裤在一起喝白酒、开怀畅谈,我觉得这种情感很真挚,就像谷子地一心要为兄弟讨说法一样真挚。”
生活中,任泉也不缺少这种挚友,他说自己很庆幸身边有三五个相识二十几年的老友,“尽管他们的工作可能很普通,我们却还可以和以前一样,会经常打电话互相问候。”在任泉眼中,兄弟情表现在无论你失意或者收获时,有人帮助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