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郭敬明80后王朔 |
因为郭敬明不愿对《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抄袭道歉,王朔曾高调指责其是“贼”,但郭敬明表示挨前辈的骂是应该的。虽然经常被卷入一些骂战的纷争,但是这似乎丝毫动摇不了郭敬明小说的畅销,甚至是更加畅销。他的新作《悲伤逆流成河》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上市,10天左右的时间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册,在排行榜上一举超过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郭敬明的粉丝认为他们的偶像是在用销量来回击王朔,但也有人说和其他作家相比,“80后”的成功似乎来得太容易了些。“大家看到的都是我们成功的地方,或者运气很好的地方,而我们背后的努力是别人看不到的。别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我的销量,他看不到销量的背后。以前我的一位长辈跟我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他成功的道理,不可能是凭运气,不可能莫名其妙他就成功了,他一定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郭敬明这样说。
别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我的销量,他看不到销量的背后。其实平心而论全中国80后作家,可以卖上一百万的,又有多少个呢?如果说整个80后就是运气好,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呢?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悲伤逆流成河》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销量已经破百万,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超过易中天、王朔。这是你预料到的吗?
我没有预料到会这么好,我知道自己的书是畅销的,但像《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差不多都是一年多之后才会超百万的。这本书刚上架一周的时间就卖了那么多,其实自己是很惊讶的,包括出版社的同事们大家都觉得是个惊喜。
《悲伤逆流成河》中你将目光转向了少女堕胎的题材,和你前几部书相比多了一种责任感,这和你年龄的增长有关系吗?
应该有吧。之前我写的都是一些校园生活的故事,当时自己还是一个学生,所以写作的角度和切入点都是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去写的。现在毕业了之后开始工作,再回过头去看这些故事,我已经是一个很冷静的旁观者了。再看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很客观,更多是从审视的角度去写。包括我想反映的问题,我想表达的情绪,都已经是另外一个角度了,跟以前有很大的不一样。
你的绝大部分读者都是中学生,现在你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更注重了作品对这些读者的影响?
对。比如像这次写的就是成长中会经历到的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或者是一些残酷的事情,这本书在他们看完之后至少会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让他们更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我想告诉他们不论是美好的青春也好,还是幸福的生活也好,都应该更加珍惜你身边现有的东西,而不要像书里一样去做那些伤害自己的事情。
你怎么看待“责任”这个词?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你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讲一些话,我也讲了同样的一段话,可能产生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为我的很多读者都是青少年,他们会过把你看成一个偶像或榜样,我做的事情,我说的话,我的生活状态,他们都会去效仿。所以我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比如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
这种责任感的养成和你现在自己经营这个公司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我从以前一个单纯的作者,只要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到现在变成公司的领导者,要管理整个团队,让这个团队变得越来越好,这种感觉和责任感和以前是不一样的。
成功的80后作家并不多
在经济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销量为王,从这方面看80后作家是不是已经成为文坛的主力军?
这个问题我没有去想过,但是不能单纯地以销量去衡量,更重要的还是质量。因为现在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很糟糕的书,但是卖得还是很好。你不能说卖得好的书、销量大的书就一定是好书,这个太片面了。
你说你是明星里最会写文章的,写文章里最像明星的。这是80后作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吗?
其实大多数80后作家还是没有那么引人关注,正好那天有人问到我:“你觉不觉得你太像一个明星了?”我就开玩笑说了那样的一句话,但也不是每一个80后作家都这样。
这种明星的位置和大量粉丝的拥戴会不会给你很多的压力?
我每一本新书出来都会卖得比前一本好,然后大家就会越来越期待你今后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悲伤逆流成河》10天卖过100万,如果我再出下一本书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不光是自己给自己,外界也会给我很大压力。
这就是你总说要退休的原因吗?
对,就是因为有这种压力存在。越高的台阶,我会走得越痛苦。这种压力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很多人都羡慕我的作品畅销,但这种无形的压力也会让人很难承受,有时候真的会崩溃的。
和其他作家相比,80后这一代作家的成功是否来得太顺利了?
这样说是很片面的,别人看到的可能只是我的销量,他看不到销量的背后。其实平心而论全中国80后作家,可以卖上一百万的,又有多少个呢?如果说整个80后就是运气好,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这样呢?以前我的一位长辈跟我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他成功的道理,不可能是凭运气,不可能莫名其妙他就成功了,他一定做了别人没有做的事情。
你们需要一些文学奖项的认可吗?
如果只用市场来检验的话,就真的只能是看销量了。但是如果用奖项来检验的话,你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也许今天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会卖不过三万册,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我希望有一天得到奖项的作品也是一本超级畅销的书。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偏见,只要是卖得非常好的畅销书,那么一定是没有档次没有质量的作品,这是特别难以理解的。
我尊敬比我年长的人
刚才提到了成长和责任,你觉得80后的这一代人是不是真正长大了?
这个我不太了解,我不太关注他们的生活。但至少都在成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变化,可能有些人来得快一些,有些人慢一些。但是必然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现在80后的这个作家群体是什么样的状态?
说到80后和60后、70后的隔阂,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关注王朔对你的批评。听说王朔还特意寄了一本新书给你,真的吗?
前一段王安忆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不太敢接触80后作家,因为他们连续制造了几次群体性事件,你们80后和60后、70后这些作家,真的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吗?
我和他们不熟,非常不熟。
假如有人请你去参加60后、70后、80后作家的联谊会,你会去吗?你会和他们沟通些什么?
我倒没有太多的感觉。我和任何作家都没有深交,我不会刻意说我就要认识一些作家,无论80后,还是60后、70后,这些作家我和他们的接触都特别少。
如果有时间我也会去。更多的应该是听吧,我觉得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沟通谈不上,毕竟我们太年轻了。
你想学习他们的什么呢?
可以学的东西太多了,任何比你年长的人,比你成熟的人,他们身上一定会有岁月所赋予他们的,你永远不可能有的东西。
在新书发布会上,你说希望跟王朔有一个沟通,后来这个沟通进行了吗?
我不知道是不是王朔老师个人寄给我的,还是出版社寄来的,但上面有王朔老师的签名,他还写着:给郭敬明小朋友。
在媒体已经将这件事无限放大之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没有。我是说如果有机会,将来有机会碰到王朔老师的话,我们可以聊一聊。我也不会刻意地去沟通什么的。
你说王朔作为长辈,批评晚辈是应该的。你觉得现在文坛还需要论资排辈吗?
其实从头到尾我都没觉得有什么,我经常会变成话题的中心,但是我自己不会去参与这种话题,我不会对任何人发表评论,因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无论谁说我什么,我都只是看看就好,这些对我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现在中国文坛你最尊敬的作者是谁?
不只是在文坛,我觉得在任何地方,比我年长的人我都会尊敬他。
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不再和年少时一样
你以前的文字给大家的感觉是很清澈的,现在这本书好像是有很多压抑的感觉,为什么文字风格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也是这部作品的需要,因为这本书的切入角度会比以前显得稍微阴暗一点,作品需要的情绪就是压抑的,不可能是一种欢快的、美好的状态。另外是我的成长,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不会再像年少时那样特别外放、特别激烈,也不会那么直白。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你的宣言,以前大家说郭敬明写的就是校园文学。其实你完全可以写出一些比较深刻的作品,你要证明自己?
是不是宣言,读者看完之后都会有他的体会,而不需要我去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说。我觉得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自然就会发现和以前的不同。
这本书是不是你在回望你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的学生时代还算是比较美好的、温暖的,没有这么激烈,这部小说跟我的青春没有太多的关系。
现在很多人还会说郭敬明是“青春少年作家”,新书的改变是不是因为你想换掉这个头衔?
也不会。这些其实不重要,无论你的头衔是什么,你的作品才是惟一可以为你代言的东西,就算顶着“青春少年作家”这个头衔,只要我的作品依然是好的,读者觉得还是好的,这些都是没有关系的。
那么你希望得到的头衔是什么?
其实我不太喜欢头衔这个东西,我就是郭敬明就OK了。
文/本刊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