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威尼斯电影节张艺谋奥斯卡王小帅闯入者 |
透过娱乐圈学点经济学
创业板威尼斯与A股奥斯卡
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当地时间8月27日至9月6日期间在意大利举行。王小帅新片《闯入者》入围主竞赛单元,中国影星陈冲确认受邀出任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8月6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该电影节的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但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威尼斯电影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它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鼓励他们拍摄形式新颖、手法独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创新,就能够被电影节所接纳。
基于此,小众的,极具实验性的华人影片不断斩获奖项,从1989年至2013年24年间,两岸三地华人影人共计17人22次获奖,其中内地9人13次获奖,张艺谋获奖3次,贾樟柯获奖2次。
但是,对于一部电影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获得国际大奖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开始。电影拍出来并不只是为了得奖,背后有资金的投入和计算,奖杯并不能弥补拍摄所花费的巨额资金,即使这部电影与现在的商业大片的花费比起来并不算多,从商业看,“市场回报”仍然是电影人最为关心的一件事。
中国的艺术电影相继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这些影片在艺术上作了很大的探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不过大多在自己家里受了冷落。不少电影名声在外“为国争光”,但一上映就变成“孤掌难鸣”,因为叫“看不懂”的观众不在少数。许多观众对于华语片“擒熊”、“擒狮”一边叫好,却在影片真正上映时候怀抱着“敬而远之”的心态,认为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电影大多数是“猎奇之作”、“为拿奖而拍”、“太艺术看不懂”的观众不在少数。
尽管当时将夏雨捧上威尼斯影帝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过5000万票房成为1995年内地华语片票房冠军。但当年内地票房总冠军仍然是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票房轻松过亿。贾樟柯获2006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最后在撞正商业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情况下票房惨烈。
所以说,威尼斯电影节就如同国内的创业板,鼓励创新型的高科技小公司的创业者,很多年轻导演在此扬名。如同小公司最终要成长为大公司一样,新锐年轻导演也必须转向商业片导演,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本青睐,拍出名利双收、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而反观另一个电影奖项——奥斯卡就有所不同,其获奖影片大多成为票房和艺术兼具的经典。这与其好莱坞的基因有关系,奥斯卡是本身就来自 “好莱坞之王”——米高梅公司总经理梅耶(Louis B. Mayer)的一个设想。
所以说,奥斯卡尽管站在电影流行艺术的风口浪尖,但却极少标新立异,大部分时候都选择顺势而行,特别在特殊年代,这一倾向就尤为明显。二战期间的第15届奥斯卡(1942年)把六项大奖授予了应时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美越战争的开火,国内反战情绪日渐增高,第51届(1978年)奥斯卡把五项大奖授予了反越战题材片《猎鹿人》;又如横扫第67届(1994年)奥斯卡,获13项提名(最后获六项大奖)《阿甘正传》,其实是奥斯卡顺应美国社会长期弥漫的强烈的反智情绪和抚平越战伤痛呼声的产物。最后要提出的是,奥斯卡的“顺势而行”仅针对影片的题材而言,对于影片的艺术要求,并未降低评判标准,以上所提几部影片,在题材上可圈可点,而且在艺术水准上,亦属佼佼者。
奥斯卡评委在评定优秀影片时,在“艺术”与“商业”之间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既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卖乖之嫌。当出现极端“艺术”却也是极端“票房毒药”的影片,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评委往往选择的是放弃。上世纪全美经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凯恩》在第十四届奥斯卡评选时时,专家们折服于《公民凯恩》高超的电影技巧,给予了9项提名,但影片上映以来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绩和在公众中冷清的反应,让评委们在最终评定时感到颇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奖给予了它的对手《青山翠谷》,《公民凯恩》仅获一项最佳编剧奖。
正因为如此,奥斯卡在各个阶层都具有举世瞩目的地位。普通观众对于奥斯卡这个招牌十分受用,据内行人估计,一部影片如果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票房增加值在3000万美元左右,而如果一旦获奖,票房收入还将增加2000万美元。
而对于电影艺人们来说把获得奥斯卡奖作为莫大的荣誉,从同行那里获得的最高赞美,是他们事业的终极目标。正如索菲亚•罗兰曾说:“在我演出《母女情》之前,我是一个戏子;在那之后,我成了一名女演员。影片获奖后,对演员的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仅身价攀升,能得到实质性的物质回报,本人甚至还可以凭借奥斯卡的权威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对于创业板的威尼斯电影节,奥斯卡就是A股市场,这里云集的都是规模大的公司,抛开A股一些基于特殊原因而上市的垃圾公司外,大部分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的盈利能力,所以说在A股上市从某种程度上才是企业家的成功的标志。
从资本圈到电影圈,中国影人在威尼斯屡屡获奖,然而在奥斯卡却鲜有收获,只有台湾的李安的《卧虎藏龙》和《断背山》两部电影获奖。香港的鲍德熹获得《卧虎藏龙》最佳摄影奖,内地的谭盾凭借《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而严格意义上讲《断背山》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因为制作方出品方都是美国的,制作团队中除了李安,没有一个华人。
如同一个创业公司到上市公司一样,我们的电影工业和影人,都无法达到A股上市的阶段。影人都梦想着拍出奥斯卡标准的电影——有好的艺术性,又有好的票房!但是,梦想只是梦想,中国影人还没有能力达到奥斯卡的层次,例如内地导演的佼佼者张艺谋,从威尼斯成名后几次冲击奥斯卡都铩羽而归!内地电影还停留在这个怪圈——有艺术性的没票房,有票房的没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