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不缺愚民

(2010-04-07 08:12:20)
分类: 随便写写

    我是一个对上网不敏感的人,网上流行已久的消息我毫不知晓,同事说我跟不上时代,确实如此,但我的理由是一些网上大红大紫的消息实在是过眼云烟,对我的生活确实没有影响,再加上幕后推手的商业用意,我没必要费心了解。

    我选择不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网上消息大多是愚民用人海战术建立的,中国网民如此之多,受教育程度可想而知,随众心理在网上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而且造成这些反应的动机我们一望便知。

    比如最早的“铜须门”事件,一位男性网游爱好者发表了一篇因为玩游戏和网友发生一夜情的文章,接下来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为什么反应会如此强烈?显然是无限的嫉妒心导致的,攻击他的男人都在想“为什么一夜情的不是我?”

    以前偶尔看到罗永浩的一篇博文,抨击一个不准自己下属穿秋裤的时尚杂志主编,文章里特意写道:“考虑到这位主编是位女性,就不点名了。”接下来回帖无数,纷纷说:“你不愿点名我替你点名,不就是某某某吗。”我在想这些人怎么想的?明明知道老罗采取欲擒故纵的表达方式,对结果遮遮掩掩显然比直截了当道明结果更具有吸引力,我们看看热闹就行了,还把显然的事情去附和。

    最近又听同事说“凤姐”在网上很火,我这个人太落伍了,居然才知道。凤姐的择偶标准是只有北大清华硕士才配得上她,再加上一些令人喷饭的豪言壮语,无数网民哄堂大笑,好奇心驱使我们继续去了解她,于是凤姐的知名度大增。这相当于一个广告会因为极其具有创意被我们记住,也会因为有碍观瞻被我们记住,对于一般产品同样能达到极大的宣传效果。好像凤姐还被请去了电视台作为时尚评委,我想电视台的用意昭然若揭,请来网络红人的目的是提高收视率,类似的目的我们去精神病院抓来一位胡言乱语的病人也能达到,我们却分辨不了,被当作权威请过去以后还振振有词,供看客嬉笑。

    我们还是要成熟一点,不要被别人一眼看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幸福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