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暑假班

(2008-06-17 17:07:47)
分类: 随便写写

    春季班还没有结束,08年最重要的暑假班又开课了,在新东方一年一年教下来,心思每年都会有微妙的变化,不但教学思路在不断地调整,另外因为和学生的年龄越拉越大,教学的心态每年也都不一样。前两天连续课满,课间我躺在休息室闭目养神,新概念元老级老师秦小雅对我说:“太长时间连续讲太多课,这样下来你会真正感觉讲不动的,中医说言多伤气,你要多注意。”从教学的年头来看我也算半个元老级老师了,现在终于深有同感,几年前我只要想起讲课就异常兴奋,现在很难找到当时的状态了。

    最近经常和学生探讨阅读习惯的问题,不知道大家烦不烦,我只是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作为一个老师我必须得告诉大家这个被我们忽略的现实状况。阅读的坏习惯在四级水平的学生中尤其普遍,这个水平的学生又那么看重所谓的考试技巧、猜题方法,导致我只要上四级课就心存恐惧。但在雅思托福词汇班上(尤其是托福班)遇到的问题要少很多,学生不仅阅读水平偏高,而且非常理解我的想法,这让我非常欣慰,于是我会对这些学生会有些偏心。

    对于英语学习方法有这样一种分类,即分成把英语当外语来学和当母语来学两类。那些由语法和翻译驱动的学习过程是把英语当外语来学的,那些由阅读和口语以及靠语感来驱动的学习过程是把英语当母语来学的,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凸显理性,看重分析与比较,偏重学术研究;后者凸显感性,看重感觉与体会,偏重美学欣赏。在中国的英语考试体制下,前者学习见效快,但是后劲不足;后者见效慢,需要大量的基本功练习,但是一旦积累达到质变则效果显著。

    用我的经历来说,我和我初高中同学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从最开始就把英语看作自己的“母语”,靠“体会”来背单词和读句子,导致中学的很长时间我的英语从考试成绩上远远比不过我的同学,这就是见效慢,但是一到大学随着词汇量阅读量的猛增,看重自学而不是应试,我的长处就体现出来了,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一年之内我的英语水平就远远超过了我的高中同学,令他们完全不敢相信。大三有一次回家,看到我的一个本硕连读的高中同学还在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学习大学英语,不免替她感到惋惜。

    这种英语学习方法的思考我觉得对每个学生来说还是很必要的,虽然是英语知识之外的内容,但思考这些问题花去时间都是很值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