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侠客行》读后

(2008-03-13 21:05:47)
分类: 也为读书狂
    对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我一直情有独钟,从初二时接触第一本书《天龙八部》到今年年初看完最后一本《飞狐外传》,已逾十年,对每一本书看的每一遍我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极高的阅读兴趣,这些阅读经历总是让我回味无穷。
    早期看武侠小说,沉醉于玄奥的武功和跌宕的情节,对正派主人公十分景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在阅读中开始揣摩金庸先生刻画人物时的想法,比如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和他(或她)产生某个想法到底目的是什么;前前后后一系列事件联系起来能展现主人公的什么性格;主人公心理活动有何不妥之处;甚至情节设置上是否有漏洞等等。

    高中时看过中央台《对话》栏目对金庸先生的访谈,当时不管是台上嘉宾还是台下观众,对金庸先生都是十分推崇的。嘉宾中有一位是批评家王彬彬先生,当时在发言中对武侠小说提出质疑,大意是认为武侠小说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有碍社会民主制度的建设。他的发言引来现场观众的嘘声一片,我极少对人和事物提出尖刻的意见,所以当时对他的观点自然不置可否。

    现在拿起以前读过的小说重新理解,渐渐发现了为什么武侠小说会引起批评家的众多置喙。武侠小说凭借着通俗的辞藻、简单的叙事、自由的情节设置、任意的主角安排吸引着社会中部分判断力不强的人群的目光,在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中,我们逃避现实,沉浸到了另一个世界,沉浸的过程中虽然读者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我们被潜移默化地灌输武功高强的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用英语当中一个西班牙语词来形容:vigilante,自发组织的治安成员),可以不通过劳动而腰缠万贯;家庭出身好的人更加受人景仰,往往更容易成功;复仇的心理总是简单而且恣意的;扬名立万的路途不是靠自己勤奋的努力而是主要是靠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这些观念和我们现代社会中民主、法制、平等这样的观念无不背道而驰,这是武侠小说遭到最多批评的地方。

    我想,金庸先生当初选择写武侠小说的第一目的,是为了给刚刚创办的报纸积累读者,另一个目的是以武侠的形式描写人性。这都是善意的,尤其是后一个目的,任何文学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也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读者细细品味人物性格,读到此为止,不逃避现实社会,客观、理性地看待真实生活,评论家的担心可以说是杞人忧天了。

    前一段时间第二次读《侠客行》,书中的主角石破天是金庸的小说当中最引起我共鸣的角色之一(另一个让我有强烈认同感的角色是杨过)。虽然金庸本人在后记中说这本书真正要描写的是石清夫妇的舐犊之情,可在我看来,主人公之一石破天的真诚、天真也是重点之一,甚至超越了亲情成为书中最大的闪光点。在真诚面前任何谎言都是不攻自破的,石中玉和叮铛在天真幼稚的石破天面前显得那么的丑恶。

    掩卷思考,真诚这样的品德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不被看重,我们见到无数不真诚的人反而走到了社会的前列,难道满腹机心、八面玲珑是我们成长的最终目的吗?真诚待人的人还会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最终修成正果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