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卢根
卢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196
  • 关注人气:7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火入魔的”英语

(2007-10-25 23:23:38)
分类: 随便写写
    今天下午整理以前买的旧书,有些书买的时候觉得比较好,后来看着看着发现了作者的底细和写作意图,实在让人失望,所以把它们整理出来一并当作旧书去海淀图书城的淘书公社以旧换新。同时被拿去换的还有几本大学时的教材,大学时代我对每一本数学书都特别爱惜,里面写满了笔记,现在是一本都舍不得丢,相对而言对物理、计算机以及政治课的教材就没那么珍视了,虽然最后换得的只是淘书公社的代金券,不过价值也有七八十元,比当作废纸卖划得来多了,还比较环保。

    这次整理书时搜出来一本大三时候买的《走火入魔的英语》,这本书是一老一少合著的批评我国英语教学现状的书,那时买的原因是因为和我的英语教学相关,当我现在拿出来再读的时候发现现在就不像以前那样盲从了,对于我国民众的英语学习是否“走火入魔”,我有自己的看法。

    书中很多观点的提法显然是从一个非英语教学者或者对英语并不十分了解的人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语言特点的解释上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但是对某些英语教学方式有些混淆,尤其花了大篇幅否定英语考试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结论——“让外国人来学汉语吧”,书的总体论调就是“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不应该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英语不应该全民化。”

    其实明眼人能看出来,作者对英语的教学方向以及趋势是危言耸听的,提出来的一些解决方法有些矫枉过正,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把英语的入侵说得像鬼子进村,其实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坏。

    英语现在的影响力是谁造就的?不是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不是崇洋媚外的性格,而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最开始英国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与生俱来的侵略性以及美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二战后的雄起造就了现在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夸张一点假设,如果当年德国二战扩张时在苏联和英国没有受到阻力,恐怕现在德语的力量不会弱于英语;如果中国封建王朝不闭关锁国持续向外进行武力与非武力的扩张,现在世界上自然是中文流通最广。既然历史“出人意料”地发展到了这一步,中国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显而易见,别的国家确实有极大的优势需要全世界去了解和学习,我们就不得不先学习外国的语言。前几天在青岛讲座时,和我搭讲座的是著名翻译专家杨军老师,引述他的一席话——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喜欢英语呢。

    让世界流行中文确实是我们国人的梦想,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长期的努力。但是,就算中国以后变得很强,世界上的人都“被迫”学习中文,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就可以完全不学习他人优秀文化自顾自地雄于地球吗?我想中国发展的目的不是把其它文化其它国家都“灭掉”,这种狭隘的价值观早就该摈弃了,促进所有的文化自由地繁荣,让更多人美满幸福地生活,让全人类更好地向前发展,这才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教师,我有职责鼓励大家学好英语,就算是全民学英语都不过分,我们该反省的是考试测试体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关系。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高考英语(包括语文)的改革方向,缺少自控心理的半独立中学生是最容易受到体制影响的;第二关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不完整地继承我们祖先的优秀文化,西方文化绝对是靠不住的。我害怕学生没有其它特长还努力排斥英语,更害怕学生英语还没学多少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所以我反对中国小孩从很小很小中文没学多好就去学什么“爱剖”、“班那那”。早学外语当然好,但我想前提应该是母语先行吧?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母语水平仅仅是差强人意,外语境界乃至他的思想境界会高到哪去?这样一个国家的前途会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鱼座
后一篇:更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