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短语的问题

(2007-06-04 22:46:29)
分类:
    今天在甘家口VH7404班上有位学员问了和短语相关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一到家就写了这篇文章。当然,按照我一贯的写文章习惯,说教、枯燥、冗长的话语又要出现啦,所以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呵呵。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短语对于阅读和完型填空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经常出现对短语理解和短语搭配的考题。另一方面从英语交流来说,心理学的实验“心中的逗点”也证明了短语的重要性——人们常常以短语作为理解语言的最小单位。

    虽然短语这么重要,可是我感觉总结起来有相当的难度,短语比单个的单词更加复杂,用法多变,而且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这里我想通过我的一点理解给大家说说短语的几大特点。

一.短语含义的多变性。

    短语的含义非常多变,比如根据牛津大词典的收录,动词短语“take up”有52种意思,“set up”就具有67种意思。这是因为增加短语的使用可以使得普通生活中涉及到的单词量大大减少,交流过程变得简单方便。虽然短语有这么多意思,但是大家不要怕,它们同样是有一个“第一释义”,万变不离其宗的。

    有人估计一个普通的英国农民能把一个普通的动词“get”用出无数种用法,所以他们一辈子掌握八百个单词就够了。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也有人认为“get”加上介词或副词,几乎可以表达所有的思想,所以他尝试仅用“get”这一个动词写了一段文章:

    I got on horseback within ten minutes after I got your letter. When I got to Canterbury, I got a chaise for town; but I got wet through, and have got such a cold that I shall not get rid of in such a hurry. I got to the Treasury about noon, but first of all got shaved and dressed. I soon got into the secret of getting a memorial before the Board, but I cold not get an answer then; however I got intelligence from a messenger that I should get one next morning. As soon as I got back to my inn, I got my supper and then got to bed. When I got up next morning, I got my breakfast, and having got dressed, I got out in time to get an answer to my memorial. As soon as I got it, I got into a chaise, and got back to Canterbury by three, and got home for tea. I have got nothing for you, and so adieu.

    这段文章大家肯定读得不爽,但不管怎么样事情还是讲清楚了。有几个词要解释一下:“Canterbury”是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个自治市,叫坎特伯雷;“Treasury”是“财政部”的意思;“memorial”是“纪念仪式,追悼会”;“Board”这里指的是“委员会或董事会”。

二.短语介词搭配繁多。

    其实这不算是个问题,短语的理解尤其是动词短语关键常常在于动词,介词处在一个附属的地位,就算组合很多但对于理解并不产生重大障碍。比如“take out”、“take in”、“take on”、“take off”、“take up”、“take down”、“take away”、“get on”、“get off”、“get in”、“get up”、“get alone with”、“get back”、“get ahead”、“get to”等等等等这些搭配组合,介词副词理解上我想大家都不是问题,这些介词副词仅仅表示动作上的一个“方向趋势”罢了。

三.短语常常不够正式,文采不强。

    因为短语相关的动词一般比较简单,所以人们常常认为用短语表达的句子不够正式,会用难一点正式一点的单词来替代,尤其是在法律、医疗等等情况下很少出现短语。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母语的优势”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参照一下。

四.短语常见于口语中,表达短促有力。

    在很多场合下由于短语发音较少,连读时语气短促有力,所以能达到很多单个单词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手边的例子我想到了“come on”和“bow out”两个短语,“come on”在给别人加油的时候可以用到,比如大家去田径赛场给刘翔加油,在用英语的前提下英语不好的人会把“加油”意译成“Just make an extra effort!”或者“Put on some steam!”这样极其麻烦的说法,英语好的人自然会直接说“Come on!”,显然后者更能达到表达的效果。“bow out”的意思是“to remove oneself; withdraw”,中文意思是“退出,下台”。拿《越狱》里的场景来看,当其中一位律师在为了男主角Lincoln Burrows的案件筋疲力尽之后灰心丧气地说:“I think I’m gonna bow out”,这样一个句子给人的感觉恐怕比“I’d better withdraw from the case”这种生硬的句子更加能让观众感到惋惜吧。

    好啦,能坚持看到这的同学很不简单,多谢大家对我枯燥文笔的忍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