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酒店生存hubs1 |
分类: 他人视角 |
|
一边是品牌高星级酒店抢滩,一边是连锁经济型酒店扩张,处在夹缝中的传统低星级酒店正面临生存危机。有人说,在未来3年内,最多不超过5年,上海市区内传统的三星级以下酒店都将消失。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低星级酒店应该赶快改造成经济型酒店,“转型”才是出路。
这个五月,黄浦区某二星级酒店总经理陆良(化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的酒店虽然占据着良好的市口,但是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从前年开始,在他的酒店周围一下子冒出很多经济型酒店,瓜分了市场,抢走了客源。陆良知道,靠压低房价招徕住客不是长久之计,用不了多久,他的酒店就会陷入亏损状态。
陆良的困境其实是沪上很多低星级酒店老总们的共同遭遇。市旅游委的统计显示,从去年到今年,沪上二星级酒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沪上二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已跌至48.79%,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3.1个百分点。
与二星级酒店出租率持续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旅游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国内外抵沪游客的节节攀升。悄悄的,酒店客源市场出现了两极分化:海内外高端商务旅游客喜欢入住设施豪华的高星级酒店,一些自助旅游和普通公务客青睐价廉物美的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
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的低星级酒店就这样被挤在了“两头热”的夹缝中,生存维艰。
“两头热”现象
上海高星级酒店的红火,可以从它不断上扬的房价中得以体现。去年上海又有世茂皇家艾美等多家五星级酒店开业,但来自市旅游委的统计显示,全年五星级酒店的出租率继续上升,平均房价也上涨了3.3%,四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上涨了2.8%。在春秋两季的商务会展高峰时,外资酒店的房价尤其高昂,标准间价格普遍都超过2000元,最贵的甚至达到2700多元。上海五星级酒店的房价在亚洲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国内资本争相投资上海高星级酒店的同时,外资酒店管理集团也纷纷入驻,目前世界知名酒店集团都已在上海占据一席之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至少有58个在建或拟建高星级酒店项目将在2008年至2010年间完工,加上之前几年新增高星级客房的接待能力,到2010年上海高星级饭店将有接待近1000万人次入境过夜的能力。
比高星级酒店更红火的是经济型连锁酒店。今年“五一”黄金周,“锦江之星”在上海的预订量提前一周逼近100%。专家认为,我国国内旅游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而最适合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正是经济型酒店。
统计显示,沪上经济型酒店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在10%左右,最高时可达25%。近两年,各种经济型酒店品牌加速进入上海,除了“锦江之星”、“如家快捷”、“莫泰”外,“格林豪泰”、“汉庭”等后起之秀也加速扩张。与此同时,跨国酒店巨头洲际集团、雅高集团等也纷纷在沪“跑马圈地”,其麾下的“假日快捷”、“宜必思”品牌也加入经济型酒店市场的争夺。
在上海的低星级酒店中,二星级酒店有近150家,一星级只有12家。占据主流的二星级酒店多数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比较传统,加上房价与经济型酒店处于同一水平,所以遭受的冲击最大。
陆良的烦恼
陆良说,他经营的这家二星级酒店也是国有企业,曾经辉煌过,当时这家酒店的100余间客房全部配有中央空调、电视和冷热水供应,客房经常供不应求。而如今,陆良却深切感受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他说,二星级酒店的外观、大堂都不如大酒店气派,也因为规模小,存在着功能上的欠缺。另一方面,二星级酒店一般都是上个世纪的装修风格,设备也比较陈旧,客房布置论舒适明朗不如经济型酒店,成本却远高于经济型酒店,经营利润率不高。
本世纪初经济型酒店兴起的时候,陆良就开始关注这一行业新势力。时至今日,他不得不承认,在未来几年,二星级酒店如果不另辟蹊径,很可能被淘汰。为此,他决定摘下酒店二星级的招牌,加盟经济型酒店。
虽然下了决心,但是加盟之路并不好走。陆良的二星级酒店拥有很好的市口,前后共有包括“锦江之星”在内的五六个经济型酒店品牌表达了合作兴趣,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他们都要陆良出资对酒店进行全面改造。陆良估算了一下,改造装修的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酒店根本无法承受。而且装修期间没有收入,100个员工的工资如何支付?也有经济型酒店品牌考虑买下这家酒店的物业,但是一听说有100个国有员工要安置,都不敢接盘。
正犯愁间,一家号称来自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找到陆良,告诉他只需支付40万元加盟费、不需重新装修就能加盟。陆良再问来人,这个美国品牌有无国内订房网络,回答是“订房网络在美国,可以提供境外客源”。陆良听到这里就知道遇上了骗子,经济型酒店的客源定位是国内客,依靠境外客支撑一家经济型酒店,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夹缝中突围
很多人认为,夹缝中的低星级酒店应该赶快加盟经济型酒店,转型才是出路。这种说法虽然不错,但也不尽然。
低星级酒店为什么要加盟品牌经济型酒店?除了改变落后的经营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连锁品牌的订房网络能给它带来客源。但是目前市场上经济型酒店品牌良莠不齐,一些人起一个“洋气”的酒店名,再编一段故事,就开始吸纳加盟,骗取加盟费;还有一些风险投资支撑下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在拼命吸引加盟,目的就是制造概念海外上市,然后圈钱抽身走人。低星级酒店假如加盟了这样的“品牌”,既不能改善经营,又不能获得客源,只会死得更快。
专家认为,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一般都有严格的加盟条件,如“锦江之星”对加盟店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交通情况都有详细规定,吸纳加盟的策略是“宁缺毋滥”。正所谓“女怕嫁错郎”,低星级酒店有条件加盟一些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固然最好;但假如不够条件,也千万不要去加盟一些伪品牌。
专家建议,低星级酒店不妨因地制宜主攻某一细分市场。假如三星级酒店位于商务区,就应该将酒店原有的商务设施保留改造,而将娱乐设施取消,改建成精致的小型商务酒店;假如二星级酒店位于景点附近,不妨淡化商务功能,配套适合团队就餐的大型餐厅,改造成旅游酒店;假如一星级酒店位于高速公路出口,那就不妨扩大停车场,做一家正宗的汽车旅馆。
要打通客源渠道也不是难事,低星级酒店虽无订方网络支撑,但可以像很多国外的单体酒店一样,加入专业的酒店分销网络。美国德尔公司在上海建立的酒店分销平台HUBS1已经开始运作,它一头连接酒店,一头连接旅行社、旅游网站等采购商,可以成为单体酒店的有效客源通道。
低星级酒店只要找准市场定位,同时打通客源渠道,夹缝突围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