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果果对我都特别依恋,只要我在家,几乎跟我形影不离.前几天看了一期"宝贝一家亲"节目,正好播得是关于1岁多宝贝依恋行为的研究,收获颇多,纠正了我以前的一些认识,让我重新正视果果对我的依恋,现在明白了,宝贝在"分离焦虑期"对妈妈的依恋行为也是健康的,由此,让我特别心安理得地享受果果对我的依恋了.
果果跟片中实验里14个月大宝贝的表现很象,真的很有意思,差不多大的宝贝在相同阶段的行为竟然如此类似,研究发现确实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也总结一下果果依恋行为的表现:
总是喜欢跟妈妈腻在一起,喜欢让妈妈抱着,妈妈走到哪跟到哪...
看到妈妈离开,会跟着妈妈走,不带她,会哭;
家里来了陌生人更容易找妈妈,虽然刚开始表现腼腆,熟悉了能"放开"玩;
到亲戚家刚开始也是找妈妈,适应一会儿才能到处转着玩;
在亲戚家亲戚抱着出去会哭着不走,非要找妈妈;
晚上睡觉前要妈妈陪,妈妈不陪着会哭闹;(这也是含奶睡觉的习惯造成的,近期由爸爸哄睡,总算有所改善.)
晚上中间醒来要找妈妈;
怕天黑,有时晚上出行回家路上会紧紧抱着妈妈;
生病期间依赖妈妈;
好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会跟妈妈特别亲近,表现为让抱\吃奶...
以前我误以为果果胆子小、性格腼腆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些行为,原来宝贝们是通过特定依恋对象--妈妈来寻求安全感和心理安慰,作为妈妈,既不能以此阶段的行为表现来界定宝贝的性格,也不能忽视宝贝对我们的依恋,这种依恋行为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宝贝会在1岁半-2岁之间慢慢淡化这种依恋行为,所谓翅膀硬了会飞了,所以,现在就好好珍惜和享受这种依恋吧,被需要的感觉也是幸福的哦!
宝贝的依恋行为类型:(ZZ)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通过对宝宝的依恋行为进行实验研究,指出宝宝的依恋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A型(回避型):约占20%,这个类型的宝宝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2)B型(安全型):约占70%,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宝宝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燥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回来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宝宝很容易被安慰。(3)C型(反抗型)约占10%,这个类型的宝宝显出很高的分离焦虑。同母亲分离后,他们感到强烈的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不同的依恋类型影响着宝宝在其它方面的行为。例如:B型宝宝倾向于和父母有良好关系,他们常遵守规则,也愿意学习新的东西,这类宝宝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C型宝宝则经常用焦虑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帮助,母亲刚刚回来时,他可能会用尽所有时间在同母亲生气和亲呢之间交替,而不是同母亲玩。A型宝宝似乎没有特殊问题,但是因为他们的被动性,常使父母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丧失信心。

博论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