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开战日》展示了另一种战争片模式

标签:
电影战争 |
分类: 兴趣 |
丹麦电影《开战日》展示了另一种战争片模式
http://s11/mw690/001ptPKpgy6Zu8tHqIi9a&690
中国国内拍战争片,基本走的是大场面或英雄喜剧路线。美国的战争片在此基础上还有展现战争残酷性的和战争中的人性。我之前习惯的,也就是这几种模式的战争电影。
中国国内拍战争片,基本走的是大场面或英雄喜剧路线。美国的战争片在此基础上还有展现战争残酷性的和战争中的人性。我之前习惯的,也就是这几种模式的战争电影。
有个原先的同事,一看到以讲述二战德国军队勇猛的电影电视,就激动得夜不能寐,非要在电脑上打游戏,在游戏中率领德国人统一全球残算彻底过瘾。这就是战争片的魔力。
最近的丹麦战争电影《开战日》,完全是另一个模式的战争片。这部电影里没有大场面,只讲述了一个排级单位的作战。这里面也没有激烈特效的战斗场景,打到最后街道房屋都保持完整,居民们也没有什么伤亡。电影里面也没有悲惨悲壮的画面,没有血流成河。当然电影里面也没有喜剧人物式的英雄,主角就是一位丹麦军队的少尉。
1940年4月9日清晨,一支算不上强大的德军越过边境,入侵了丹麦。电影中的少尉受命带领一个自行车排跟随连队进行阻截。在荒郊野外,连队摆开了阵式,战士们拿着“巨额”的弹药,每人40发步枪弹,紧张的等候德军的到来。德军来了,5分钟后,丹麦方面损失了一位战士,联队被打散,于是各自撤退了。在撤退途中,少尉拒绝了掩护他们的农民提出的等到战斗结束再现身的好意,认为与生命相比,军人战斗的使命更加重要。于是一路撤退,最后在城镇中,少尉几个人与德军又进行了一次战斗,这回又伤了一位战士,而且弹药也打完了,最终,少尉率领大家投降。德军中尉让少尉保留自己的武器,而且好奇地问:几小时前国家已经投降了(丹麦在德军入侵后4小时就宣布投降),你们为什么还在抵抗,死了这几个人真不值得?丹麦少尉怔住了,国家投降了?他看看,确实,居民们在窗台打出了德国旗帜,大胆的居民正与德军亲热的握手聊天,孩童们高兴地爬上德军装甲车。。。从国王到居民,一切人都没有与德军作战的企图和决心,那么丹麦军人的抵抗到底算什么呢?为这些人去牺牲面对强敌,值么?电影的故事到此结束。
军人有保卫国家的天职,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需要义无反顾的加入作战,哪怕对手比自己强大很多倍。在这点上,中国电影喜欢的是展现全民同仇敌忾,抛弃私怨共御外辱。但是遇上全国都不抵抗,就只有自己抵抗的时候,军人的作战和牺牲是否还有意义呢?电影故事部分结束后的老兵访谈提到了这个问题。有位老兵说:我父亲知道我投降很开心,但他希望我抵抗过。这个访谈说明,对军人而言,不抵抗就是丢弃了自己荣誉,是耻辱。在战争中保全自己,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与军人的荣誉相比,军人更看重的是荣誉。
《开战日》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电影,不惊心动魄,不催人泪下,估计看完之后我那位同事也不会激动激昂了。
前一篇:2015年底的南京很安静
后一篇:房产税是推高房价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