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中杰:打造中国的“标准普尔”

(2007-05-25 09:24:18)
标签:

王中杰

中国标准普尔

分类: 媒体访谈

他本来立志做中国最出色的CEO(首席财务执行官),然而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梦醒时分,他突然发现一个自己可以依托终生的事业——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这是一个前景光明而国内尚无前行者的崭新领域,也是一个荆棘密布的险峻丛林……
    这是一个可称为“桑拿天”的夏日上午,北京的太阳此时已经闷热无比,煎烤的程度就像你走进了一个封闭的蒸笼。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友谊宾馆一个幽静茶室,在清凉的空调与袅袅的茶香间,与连城国际公司治理研究有限公司CEO王中杰相对而坐。这时,我仿佛瞬间解开了束缚自己的酷热“枷锁”,思维也重新变得活跃起来。王中杰的办公室就在友谊宾馆的斜对面,位于数码大厦的12层。这里是中关村的一片旺地,显而易见,作为一家专门研究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企业,他需要贴近北京最具活力的区域,以便随时把握市场的动静风云。
    此时的王中杰一身随意的休闲打扮,脸上写满了诚挚的笑意。至少现在,他已经走出搏击市场风云的老总身份,带领我走进了他在生活中的真实自我。

CEO梦醒之后 

  “我原来在河南三门峡一家国企工作,从成本科长、财务处长一直做到总会计师。后来我放弃掉这一切,到清华大学读MBA。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都很惊讶。”谈起自己的往事,王中杰仍然以一种平实的语调描述,似乎并没有刻意渲染以前的辉煌。 

  而在旁人看来,他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有前途的人”。当时三门峡市政府已将他列为市里的人才梯队,作为未来主抓工业的后备干部来培养。 

  “我个人对企业管理充满浓厚兴趣,另外觉得自己知识结构已经老化,急需要去充电。这样,我就来到了清华大学。”无疑他这一选择使他放弃了很多既有的资源,一切又需要从头开始了。 

  由于年龄关系,30出头的他到了清华后有些不太适应。原来在企业“养尊处优”,到清华后,三个人住一个房间,连交流都有些困难。不过,清华严谨的管理模式与学术氛围,对财务出身的他来说显得相得益彰。毕业后,他想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事务所。但是刚毕业,需要工作养活自己。于是他决定到企业去,他的专业是财会,就业不是什么问题。 

   “当时的高级财会人员很缺乏。我去了北上技术,后来又去了亚都科技和万东医疗。我真正的想法是做中国真正的首席财务官(CEO),扛起中国首席财务官的大旗。”在他看来,中国只有记账先生,没有真正的CEO。 

  但是经历过几家企业之后,他发现,在中国的现阶段,他很难实现自己的CFO理想。因为他与企业老板的理念有很大差距。他不愿违背职业道德去迎合企业的一些非常规运作。当他从财务专业角度向公司提出决策建议时,老板却很冷淡。 

  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加深了对公司董事会治理的体会。在上市公司呆的时间越长,他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做法就越感到忧虑。“如果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都按照这个做法,中国的资本市场很难健康发展。国外的董事会治理研究完全有市场化的运作,商业机构参与董事会治理的研究、评价、咨询、培训等,行业前景很好。标准普尔的每一句话,全球的投资人都在认真倾听,每次对上市公司发表的评价、言论,都是投资人的‘圭臬’。但是中国还没有标准普尔。” 

  这样,在考虑自己创业时,他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去做一个司空见惯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顾问公司,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董事会治理研究的业务。 

  “这些年我学的财务都是战略方面的,原来在三门峡积累了很多操作层面的财务知识,如果还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我觉得就没什么意思了。我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要做就做一个国内领先的企业。”

  
无障碍的角色切换 

  现在王中杰的这家公司取名“连城国际”。其中“连城”取“价值连城”之意,表明研究成果要为投资人、上市公司带来价值;“国际”是指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标杆企业,而连城国际是个创举。 

  他坦言现在还不算是老板,目前应该是“事业经理人”,他在公司有小部分股份。从过去的打工,到现在的创业,他的角色转换没有遇到障碍,因为他的想法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做董事会治理研究,我还是有不少优势。在清华读书时,我对董事会治理的认识、理解较深;其次,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非常熟悉。公司董事会治理是个老话题。美国本来是一个公司治理完善的国家,但是自从安然事件之后,这层面纱就被揭了下来。国内对董事会治理的研究还停留在对简单理论概念化的研究上,实证研究很不够,而实证研究对现实很有指导意义。我们不是纯粹的学术机构,研究成果一定要对公司的运作有实际意义。” 

  国内在商业上进行董事会治理研究的,连城国际是第一家。他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筹备,2001年进入运作,先立足做品牌。董事会治理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深厚的理论研究,以及丰富的数据库、案例、资源。 

  “我们现在有4个股东,其中两个法人股东,他们都认同我的理念,因为他们在很早时就与我取得共识,这并不容易。很多人在了解我的想法之后,都说我的想法很好,但是要进行商业化操作有很大难度。我认为,这种投资一定是战略性投资。现在我们还是创造性地做这项工作,而国外类似我们这种机构很多,只要我们做得好,一定会吸引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所以现在我更多的是做品牌,而不是考虑短期内要赚多少钱。” 

  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客观公正。去年连城国际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名,其中用友排在第一,这在投资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二级市场用友股价有庄家操纵,将很多小股民套住了,于是这些股民纷纷给他电话,责问:“以目前用友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为何将用友排在董事会治理第一?你们与它有什么勾结吗?”他耐心地做了回答。这件事也促使他时刻反省自己,在研究中是否保持了足够的客观和独立,这也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失去了它们,公司的生存必将陷入危机。
 

离标准普尔还有多远? 

  过去那段在三家上市公司工作的经历,令王中杰对国内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感触颇深。有一次,该公司董事会开会研究一个车间工长的调动。当时大家都在讨论,董事长要他发表意见。他说,这件事没必要在公司董事会上研究。有人说,不研究这个,那么董事会应该研究什么。他说,董事会应该研究企业的战略发展,另外,就是如何对职业经理层或公司管理团队的激励和约束,并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只对第一大股东负责。 

  虽然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但是这件事让他直面了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他凭直觉判断,做公司董事会治理顾问的业务,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商业价值,必将是非常看好的。 

  目前,公司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在他的初步考虑是,第一步,正在与几家高校(包括清华、复旦、南开等)谈合作,将公司的思路植入到一个研究所里。这意味着,他们以后的排名发布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通过研究所来发布。他们将高校的品牌、信息与自己的数据库、评价模型和品牌进行融合,单独成立一个研究所;第二步,一定要将国外著名的机构引进来,包括先进的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这对于公司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而国际化无疑是他酝酿公司起跳的绝佳“跳板”。如果在公司的初创阶段与风险投资谈合作时,公司价值往往容易被低估。而通过国际化再谈合作就会占据主动。而且,由于公司对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了解,以及掌握的大量数据,他并不担心会被别的大机构收购,因为这些都不是他们短期内能够做到的。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实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在业界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强大,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一直坚信,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发扬光大中国式的‘标准普尔’,我们一定会成为中国董事会顾问的第一品牌。”这就是王中杰的如意算盘。看着他那灿烂的笑容,记者不禁在心中默默地为他祝福。

 

                                        搜狐首页 >> IT频道首页 >> 产业 >> 国内产业转自科学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