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北川除夕夜自杀青年
(2009-03-03 13:49:44)
标签:
杂谈 |
核心提示:北川青年“小母儿”大年三十自杀,再次凸显了灾区部分民众的心理危机,如何规避悲剧的再次发生,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法制周报》记者 文峰
大年三十,中国传统的除夕夜。
四川绵阳永兴北川板房区,1万多名异地过年的“老乡们”,家门前或张贴着红色对联或悬挂着红彤彤的灯笼,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正当外面的爆竹声响彻天际,家家户户忙着吃年夜饭和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在地震中失去妻女、一心想重建家园却又生意惨败的母广翔(外号“小母儿”),举起了刀,朝自己心窝捅去……
无独有偶,4天后,“小母儿”的北川擂鼓镇板房区的老乡王雪梅,在其老公去父母家后,上吊身亡……
两个逃过地震劫难的幸运者,却用非常手段,在春节之际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表明,四川地震的灾后第一个新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全国各地支援的灾区民众,虽然绝大部分人正在慢慢走出阴影,但也有一些灾民,每逢节日,更加思念遇难的亲人,对于这些情感脆弱的人们来说,喜庆的节日成了危情时分。
两条悲情信息
大年三十,在四川从事新闻工作的勒克儿(外号党大哥)收到网友短信:“绵阳永兴北川板房区一男子自杀!”
他立即辗转求证。
大年初四,勒克儿又收到网友短信:“擂鼓镇板房区一个女的自杀身亡……”
事后,在国内某网站的论坛中,记者找到了标题为“北川板房区一年轻人大年三十自杀”的帖子,言辞间透射出对不幸同胞的关怀和惋惜之情。该帖子里面没有详细描述自杀内情,自杀者的生与死都还是个迷。
“初七下午接到电话,才知道北川有人自杀了……”电话那头的刘猛长叹一声,刘是一名大学心理学教师,国家一级心理督导师,去年 5月19日到达四川灾区,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仍然留守在灾区的心理援助志愿者之一。
凭借专业知识和职业敏感性,刘猛判断这个春节可能成为板房居民的一个心理难关,应该谨防自杀现象的发生。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春节都没有离开灾区,而是选择了坚守在板房区。腊月二十七,刘猛通过《天府早报》公布了心理危机干预热线13541132131,可令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电话大多是从北川打来的,而他的心理援助站驻扎在都江堰。
在刘猛的描述和网友提供的材料中,一个朦胧的悲剧逐渐清晰起来。
在接到“北川有人自杀了”的“民间”消息后,刘猛决心一探究竟。
2009年2月2日,初八,勒克儿相约刘猛、高思发、刘剑峰等志愿者,一起到绵阳永兴北川板房区寻找事实真相。
“小母儿”式悲剧
永兴北川板房区,1万多人在此居住,大都是北川县城的受灾群众。
志愿者一路询问,最后短信内容在此间执勤的一名“四川警察学院”学员的口中得到证实。
按照对方的指点,他们找到事发地回龙社区。(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这个社区有2000多人,都是北川老县城王家崖附近的幸存居民。
自杀者居住的板房是F5(街区)-22(室),已经落锁多日。在隔壁,住着谭姓女士一家。
专营冥物的谭女士说:“大年三十那天,他是用刀自己捅的心窝……”
虽然是隔壁邻居,但谭对自杀者家人基本情况了解不多,只知道自杀者姓母,大家喊他“小母儿”,30多岁,“老婆孩子都在地震中遇难……父亲从医药公司退休,母亲是农民,他们一家很穷……事发时我不在,走人家去了……”
住在自杀者板房对面的王娟,算是很知情:“小母儿是曲山街的人,我和他老婆经常在一起打麻将,他老婆长得很漂亮。地震那天,她送女儿母心怡去上幼儿园,两母女都被埋了……”
王娟说,大年三十下午4时许,她听见对门板房发出尖叫声,她去敲门,但没有人理会……”
当天把门撬开抱着小母儿上面包车急救的是邻居周平。他说:“过年过节的,小母儿的确是因为思念死去的老婆女儿,做出傻事……”
“小母儿已经救活了!”去医院看望过小母儿的回龙社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当事人在绵阳富临医院,属于城镇无业人员,地震造成他老婆女儿死亡,事隔8个月了,过年成了一道坎,心理上有问题很难翻过去。
在场的很多邻居七嘴八舌:小母儿就是因为心理障碍而自杀……
在绵阳富临医院住院部,“小母儿”登记的名字是母广翔。
母广翔自杀原因,可以从他本人今年1月30日给北川教育体育局的一封求救信看出端倪——“5·12特大地震中痛失爱妻爱女,财产尽毁,我痛不欲生。在国家、政府部门强有力关怀和支持下,我看到了希望。可事与愿违,生意落败……大年三十,各家团圆,想起妻女,悲痛万分,竟有了轻生念头,不由自主地在胸口戳了几刀。后来听说在医生及时抢救下,我度过了危险期。各方的救助,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后悔自己干下傻事,可事已至此,万般无奈之下,特向教育体育局申请救助!”
爱心温暖绝望人
2月2日下午6时许,刘猛一行志愿者在准备离开医院时,在大厅遇见母广翔亲姐姐母小容。
她跑了一天,到处借钱,两手空空而回。
她在这些陌生志愿者面前哭了起来。她说:“本来想过找媒体求助,但是觉得弟弟这个事是在丢北川人的脸,所以不愿声张。”
在安昌小学当保育员的母小容,每月工资只有400元。在她出示的父亲养老金存折上,众人看见,余额已经为零。母小容说,弟弟出事后,北川教育体育局王局长拿来了2000元,北川“关怀办”给了300元。他们之前陆续交的医疗费16700元已经用完,而且欠账约30元。鉴于母广翔目前是抗菌消炎关键时期,都江堰心理救援志愿者刘猛马上以个人名义向医院财务交了1000元,中国心志愿者团队也交了1000元。北川志愿者蒋玲、中国心志愿者领队刘剑峰也分别给了200元救急……
据一些病友说,连日来,母广翔一家人都在医院陪着且靠方便面度日,而这些方便面都是医院附近超市赠送的。
得知母广翔从未做过心理疏导,刘猛、蒋玲取消了与勒克儿同返都江堰的计划,留在了医院里。
并非孤案
“擂鼓镇板房区一个女人自杀身亡……”刘猛表示,确有此事,而且是正月初四自杀的。
根据知情人介绍,自杀者王雪梅,大年三十这天正是她40岁生日。正月初四上午,她老公陪着王雪梅到绵阳看病。下午回来都还无异样。当晚她老公去父母家后,独自留在板房的王雪梅上吊身亡。
王雪梅是擂鼓镇胜利村2组人。乡亲们说,王雪梅自杀,主要是她得了“尿毒症”,是昂贵医疗费让她绝望的。
相对于王雪梅而言,虽然筹集巨额医药费困难重重,但暂时尚无性命之忧的“小母儿”,不知到底是幸或是不幸。
在接触过心理志愿者后,现在母广翔对他的自杀行为非常后悔,他说从来没有人给他做过心理疏导,如果震后有人给他辅导一下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个事情了。
知情人表示,王雪梅和小母儿,其实并非孤案,而是灾区一个潜在群体的典型代表。而这样一个群体的心灵与情感,却被人无意识地忽略了。
此前刘猛得到的信息是:许多知名大学和机构在北川设有心理援助站。
也正是因为这个疑惑,勒克儿才相约刘猛一同到北川探个究竟。
在永兴板房区,他们看到了“某某心理援助站”的牌子,但大门紧锁,邻居说这几天都没有见过人了。而旁边的“某某志愿者工作站”唯一的一名心理咨询师次日将要离开,她在站里工作了10天,而她走后没有人接替她的心理咨询工作。另外,刘猛发现一些心理援助站甚至没有心理咨询师……
急需心理援助
“‘小母儿’自杀背后是有深层的心理原因的……”国家一级心理督导师刘猛深入分析后介绍,首先,北川县城在5·12地震时整体毁灭,许多幸存者失去了多位重要的亲人和朋友,各种支持系统和情感网络的坍塌,让幸存者失去了自我心理修复的基础。
其次,北川异地重建,幸存者被安置到远在绵阳的永兴镇板房区。飘零异地,心无所依,归属感的缺失会放大创伤体验。
再次,北川县城在9月24日遭受泥石流掩埋,幸存者刚刚建立起来的“灾难过去了,今后会安全”的信念,又被彻底击碎,重新陷入了生死不可预测的恐惧之中。
还有就是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团聚节日,看到他人团圆,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感觉更加孤单,想起以往,会加剧对失去亲人的思念,造成“激起自杀”。(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小母儿曾被朋友们称作是一个“谁自杀他都不会自杀”的人!去舅舅家团年,团年的气氛是激起他自杀的触发情景,而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外永兴板房区曾遭受十几批心理咨询师的“扫荡”,咨询师收完问卷就走人,有的居民被动员重复填写问卷6次之多。正如日本专家富良永喜所担心那样:“仅仅实施心理创伤的评估,也会给灾民造成二次心理创伤……”太多心理咨询师和媒体给幸存者造成了二次甚至多次心理创伤。
最后,一些已经厌恶了心理咨询师的居民,同时否定了心理援助,即使有心理需求也不会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干预,更不会主动去寻求帮助。这种敌对拒绝心理让许多人放弃了本可以得到心理援助的机会。小母儿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心理援助,如果早些得到援助的话,就有可能不会发生悲剧。
为此,刘猛发出呐喊:“北川急需心理援助!”
(勒克儿等志愿者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