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为本报寻亲活动题词

(2007-09-17 15:13:27)
标签:

社会/纪实

 
14 e法网-法制周报

http://www.efaw.cn/Files/TodayPicFiles/109/2007091407193435408.jpg
魏将军为寻亲活动题词

http://www.efaw.cn/Files/TodayPicFiles/109/2007091407203251826.jpg

魏巍将军


    “142位无家可归的英魂震撼了我”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法制周报驻京记者  肖猛  文/图

    半个多世纪前,一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报告文学感染了一代人,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这就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获悉本报在全国发起“寻找英魂的故乡”行动,羊楼洞142位英魂让这名志愿军老兵牵肠挂肚,久病在床的魏巍将军破例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老人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场战争的烟云、那些战友的面孔……

    病榻上接受采访2007年9月12日上午,记者与著名作家魏巍的女儿魏欣取得联系,她担心正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父亲身体吃不消,不能接受采访。“在这之前,他已经拒绝许多媒体了。”魏欣说。

    记者解释,这次《法制周报》发起的“寻找英魂的故乡”行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魏老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几代人,这次活动其实是为半个世纪前的名作写续篇,意义非凡。(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中午,魏欣突然打来电话:“我们转达了你的意思,爸爸请你下午一定过去。”

    下午3时,记者准时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

    走进干部楼38号房间时,两名护士正在忙着准备医疗器具,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他就是魏巍将军,记者忙献上带去的一簇鲜花。

    护士小姐正准备给老人量血压换药打针,魏老不依:“人家从湖南赶过来,不容易,先接受他的采访。”他语速很慢,带着河南口音,但吐词清楚,虽然在重病中,老人给人的感觉却很健朗。

    “我的心在流泪”

    记者详细地向老人介绍了《法制周报》“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的情况及社会反响。(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在湖北羊楼洞发现的142块烈士的墓碑,他们的亲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法制周报》的这次活动就是为了送英魂回家。“我是读着您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名作长大的。(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现在,您有什么话要对这些长眠于异乡荒山的‘最可爱的人’说吗?”。

    “是呀,一想起这些长眠于异乡的烈士,我就激动,我就有一种要流泪的感觉。50多年了,我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但我心里经常流泪。”有些激动的魏老开始打起手势,突然他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你们一定要帮他们找到家乡,找到亲人。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希望你们把这些‘最可爱的人’的亲人很快找来,让烈士英魂早日回归故乡。(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作为后人,我们最好的纪念方式是用文字和图像来记住他们,你们《法制周报》开创了一种‘新闻纪念’的方式,很好!”尽管旁边护士小姐不停催促,87岁的魏巍仍坚持要跟记者多聊一会。

    记者结束采访前,请魏老为本报 “寻找英魂的故乡”活动题词。(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老人高兴地接过笔和本子,稍经思索,颤巍巍地写下了“我们关心最可爱的人,送英魂回归故乡”几行字。

    “请你们报纸向全国读者转达我的心意: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最可爱的人’,记住先烈的光辉业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也请你们一定要早日找到烈士的亲人,让英烈们魂归故里!”临别时,魏老特别叮嘱《法制周报》记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