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井过后的同学们合影留念,前排左一为作者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1966年12月,我们高中“老三届”12名男女同学,决心要做红军的传人,打起行李卷,步行“长征”去延安,起名“长征后继队”。途经山西“阳泉三矿”时正值新年,我们不但和煤矿工人同庆新年,开联欢晚会,还和工人师傅一起下煤井,第一次亲身体验了采煤生活。
1967年1月4日早饭后,队长发给我们每人一套工作服,还有高筒靴和安着头灯的矿工帽。我们穿戴好,脖子系上白毛巾,一个个显得特别神气,心里顿时升起一种煤矿工人的自豪感!我们乘小火车下到一口两公里深的“斜井”里,挖的是“6尺煤”(2米厚的煤层)。(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井下挖完了煤的空处,用木板、立柱顶着,队长告诉我们,最后离井时还要把木板和立柱全部撤出,我们感到很神奇。头灯照着眼前的路,空气有些潮润,但并不感到憋闷,负责开采的师傅用风镐在前边开采,我们混在矿工里往小火车上运煤。碎煤用“皮筐”往车上提,几十斤重的大煤块,就两三个人一起往车上抬。一开始,我们都争先恐后地干,可是干了一阵下来,就比
不上工人师傅了,我们一个个两腿发软,脸上直淌热汗,几个女生都快要坚持不住了。
队长见我们累了,就叫我们休息一会儿再干。队长看着有五十来岁的样子,个头不高但挺结实。他对我们说:“解放前我就在这里干,矿主管矿工叫‘煤黑子’。那时没有小火车,运煤全靠矿工用竹筐一趟一趟地往外背;那时也没有头灯,每个人嘴里都叼着盏鬼火似的豆油灯照路,常有人摔倒在半路就再也没有起来……”我们听着队长的话,想起了一位老矿工讲的一次“炸井”(瓦斯爆炸)的事,日本小队长为防止气火从井口上来引燃地面上的煤,竟灭绝人性地指使工头封井灭火!一百多名矿工只有两名死里逃生……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但我仍完好地珍存着这张照片。每当我看到它,就想起第一次下煤井的情景;每当我看到它,就想起当年充满朝气的同学,他们后来有的参了军,有的成了政府官员,有的做工、务农,我则走上了教育工作的岗位。现在我们都有些老了,正如一块刚刚燃烧过的煤,已经不再光华夺目,但还能缓缓地散发着余热。 天津
李克山(34216)
“恰同学少年”老照片征集
来信地址:湖南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广电大楼《法制周报》编辑中心(410003);邮箱:chjianing@126.com;电话:0731-4802117。要求:照片摄于上世纪90年代前;文字简练生动,感情真挚;照片用扫描或翻拍后发到邮箱;也可读者口述,由记者记录整理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