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实录-前女友,你的博客伤害了我

(2007-06-18 19:57:51)
 

分手后,女孩在博客上公布男孩的情书
前女友,你的博客伤害了我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口述
倾诉人/于明(化名)
城市/长沙
职业/律师助理
年龄/ 23岁
采访整理

采访整理/陈佳婧  黄玉婷

 

5月16日,田田热线在上午10时左右响了起来。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颇具磁性的男声,他讲述了最近困扰着自己的一件事:已分手半年的前女友将以前他写给她的情书贴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并且用了一个“伤人”的标题——“这种男人……”在这篇博客日志后面,还有人留言中伤他。
自从今年4月底无意中打开前女友的博客,看到这篇文字之后,这个名叫于明的男孩就对此耿耿于怀。他甚至毫不掩饰地表明了自己强烈的愤慨和严重的焦虑,“我甚至想发律师函给她”,“这几天我都没睡好觉,饭也吃不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对小情侣分道扬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早应结束的旧情又起波澜?在田田的引导下,于明说起了那段让他尴尬的恋情。

 

“安慰天使”成为知心爱人
在我和她还不认识的时候,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我在武汉已经参加工作,而她还只是个在贵州某大学读书的大二学生。没想到是,原本是两条平行线的我们,竟然也会出现交集。(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2005年10月,一个好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有一个在贵阳读大学的高中同学失恋了,需要一个有丰富社会阅历的人来安慰她。考虑到我当时已经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几年了,那个同学毫无疑问地就选择了我去充当那个“安慰天使”。他告诉了我这个名叫李芯的女孩的QQ号码,于是,这成为我和她之间联系的开始。
从那之后,我们保持着频繁的网络联系。2006年2月开学之后,我们的对话工具由网络变成了电话。一个月后,可能是我的稳重、诚恳和直白打动了她,她向我表白了。可我没有马上答应她,因为我始终觉得她只是个小妹妹。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看法。
那是因为一次感冒,身处异地的她敏感地从声音里听出了我的不适,我只好将自己身患重感冒的情况和盘托出。出乎意料的,她竟在电话那头失声哭泣。病中的我顿时感受到了来自这个温柔女生浓烈的关爱之意,同时也惊叹于她的执著、细心和体贴。
当年4月,在电话里,我向她说出了确定关系的那几个字。

网络游戏断送“短命”爱情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保持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天天都要保持几个电话的联系频率。五一长假,她还从贵阳到我当时工作的武汉来看我。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陌生的感觉。在她的眼中,我是一个很有品位,也很成熟的男生。
我的生日在六月,离第一次见面没多久,她就邀请我去贵阳为我过生日。在贵阳的几天,我发现她的朋友很少,和同宿舍的同学都很少沟通,并且她从来不向她的同学告知我的身份,仅仅是因为我“长得太单薄了”。感情的裂痕就这样产生了,七月,当暑假到来时,我发现她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本报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那段时间,她每次接电话总显得心不在焉。我追问她原因,她说自己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个男孩。那个男生很耐心地教她玩新游戏,两个人很谈得来。并且,她还承认在网上与那个男生以夫妻相称。这离我们正式确定关系的日子,刚刚过去三个月。
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并没有非常惊讶,因为我知道,我和她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我仍然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我通过QQ给她写了一封信,希望她能够回头。这封信就如一石入海,而我也渐渐看开了,在心底默默地祝她的未来能够幸福。
近半年过去了,原本已经将这段感情封存的我,却因为她博客上的一篇文章而备感困扰。“李芯,我一夜都没睡,都一直在思念你……我知道你不在乎我了,我真的是很难过,但是我真的很爱你的……”这就是我曾经写给她的那封信!她竟然在网上公布了。当时的我第一反应就是感到气愤,她的行为公开了曾经属于我们之间的隐私,将我的内心赤裸裸地公布在众人面前。

 

对话
删掉博文,
互不相欠

在田田的安排下,于明的前女友李芯(化名)同意和于明通过电话进行对话。他们约定在5月20日下午,将这个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最后“枷锁”打破。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5月20日,当于明再次拔通田田的手机时,已经是当天下午5时左右。和李芯约定的下午通话时间,已经接近了尾声,能不能打通李芯的电话还是一个未知数。
5时30分,在田田的见证之下,于明拨通了那个他曾经十分熟悉的手机号码。
接通电话后,于明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前女友近况的关心。正当电话这头的于明想将心中的那个郁结向李芯一吐为快之时,电话那头的李芯却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情感的闸门,将盘踞在心头的不快一股脑地倾泻了出来。
“我们分开这么久了,早就和你没什么联系了。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我就已经厌倦你对我指手画脚了,性格本来就不合,还在一起做什么?你也一直不了解我的爱好,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对我不停地说教,当我是三岁小孩子啊?”在李芯如竹筒倒豆一样的话语中,于明有些沉不住气了,他那只原本松开的右手握成了拳头,并且越攥越紧。(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
看得出来,他在极力压抑心中的情绪,在听完李芯的一番话之后,他深呼吸一口,用极其平静的语调将自己的要求说出了口。
“我只是把我想写的东西写上去了,与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污辱了你或者有损你的名誉,我就把它删掉好了,这对我没什么损失。我现在过得很好,和男朋友也相处得不错,请你以后不要再打扰我们了。”
于明再三强调李芯一定要说到做到,也承诺以后会切断一切与李芯的联系。最后,他用了一句有些老套的台词结束了这次不算愉快的对话:祝你们幸福!
几天后,于明再次给田田打来电话,说前女友的博客上已经将那篇文章删掉了。“田田,如果不是你的干预,我想我可能就要采取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我非常不愿看到的。谢谢你!”        
 (34222)

 

田田心语
于明和李芯的最后一个电话挂断之时,也标志着这件事已告一段落。其实,像这样的情感故事,在当代年轻人中并不鲜见,只是他们的结束有点拖泥带水。
速战并不一定速决,现代爱情中的两方往往有一方不能全身而退。于明的在意,可能说明他一时还不能从这段感情中抽离;李芯在自己博客上公布那篇信,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之举,并无他意。无论两人之前的“三月恋情”,还是随后发生的“博客论战”,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年轻的他们还不善于处理感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危机。于是,草率地开始又轻易地结束一段感情。最后的结果,只会让各自伤痕累累。
因此,田田想提醒那些正准备恋爱的年轻人,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不妨先充分了解各自性格、爱好;在面对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举动时,不妨用更加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和体谅。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稿件注明“本报”的所有作品(即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等),版权均属于法制周报,未经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法制周报社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法制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报注明“来源:XXX(非法制周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报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法制周报采编部

邮箱:fzzb@vip.sina.com

电话:0731-4802117  联系人:陈小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