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报业 |
分类: 业界探讨 |

从已经出街的数期《法制周报》来看,每期都刊发了大量的好文章,突出了重大案件的故事性,情节性,可读性非常强,吸引了很多市民主动购买阅读。据我所知,同城不少纸质媒体也对周报的出刊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对近期周报的市场反应产生了一定的震动。从一张报纸迅速切入市场的角度来说,法制周报的前期策略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既抓住了读者,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新人登场,艳惊四座”,这一先声夺人的市场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任何一张成熟的报纸,也需要不断进步,《法制周报》作为刚刚介入湖南报业市场的一支新军,在完成初期的战略布局以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将应有所转移。在这里,我简要谈点粗浅看法,如有不周的地方,敬请原谅。
一、报道内容应进一步突出多元化、市场化、和贴近性的三大原则。
1.围绕《法制周报》的报名“法制”二字做文章,深入研究
“法制”所涉及的范畴,瞄准主流人群,研究其阅读兴趣,并据以组织相关报道。以长沙市为例,仅公检法司的从业人员就有数万人,扩大至全省,这一数据更为惊人,如此庞大的公检法司从业人员当为法制周报的主流读者,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把这些问题细化以后,就成了我们的办报方向。我认为,公检法司的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2.从目前出刊的报纸来看,主要侧重了对重大案件的深入报
道,强调个案的故事性,可读性。这一做法,其实是一张报纸进入市场的市场化策略的重要内容,强调服务主流读者,不等于放弃市场化原则,个案要做精,要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知情权,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我认为,法制周报要不同于一般的讲故事的法制类刊物,停留于浅表层次的信息传播功能,而要跳出事实本身进一步提升,将有典型性的重大案件,请专家进行述评,个别案件还要上升到法制教育的个案高度,提醒相关类人群的读者注意,达到一定的服务效果。
二、定期推出重大新闻策划,不间断际掀起阅读高潮。
报纸是一张喷发着油墨香气承载着精神食粮的商品,要让这份商品让读者喜爱,做好新闻策划,让报纸始终让人期待,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新闻策划既可以体现在阶段性的大型策划活动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一个重大新闻事件中,做策划者既可以是报社领导,也可以是做版编辑,同时,每一个记者也要成为当次新闻采访的策划者。
新闻策划应作为报纸的核心工作,根据当前的时政特点和社会热点,定期进行策划。如针对广大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关注,网络犯罪行为的社会化渗透等,进行定点策划,以超大规模的信息量、绝对权威的专家观点等形成综合性、立体化的宣传效果。根据重大节日,也可以结合市场推广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策划,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二、新闻铺路,专刊创收,逐步探索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办报模式。
当报纸在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之后,如何利用品牌资源推动
广告宣传工作,就是必须要放到议事日程上来考虑的问题了。但以《法制周报》的市场定位来研判,除长株潭以外,省内其他城市和外省的发行量一般不具备对广告商的吸引力,而本来就不多的版面,如果广告版面过多,又会冲淡报纸本身的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参考《参考消息》的做法,推出母版占地盘(通过扩大发行产生影响并形成一定的发行利润),子版打市场的结构模式,应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根据长沙其他媒体的通行做法,定点推出针对目标读者的专刊,现实效果不错。目前,长沙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消费市场、教育人才市场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纸媒都开设了相关的专刊。法制周报可充分利用在长沙本地化以后形成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辟专刊。目前,可考虑先开四个专刊培育市场,即房产专刊、汽车专刊、消费专刊、教育·人才专刊,四个专刊分别与四期报纸相呼应,随报在长沙城区内免费赠阅。当然,专刊具体如何开发,尚须进行一定的调研,方向虽是明确的,但冒然推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本报记者 朱春先
20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