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18-03-15 10:42:38)
标签:
365教育历史文化娱乐 |
参考答案
一、影视作品分析
1.片中表现尧茂书“长江第一漂”时的艰难困苦和遇到危险的细节有:
(1)中科队准备时间短,设备简陋,是人类第一次漂流长江;
(2)通过数据得知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总落差5800多米,说明漂流长江路程的艰辛;
(3)中科队没有漂流经验,没有后勤补给;
(4)金沙江的叶巴滩的U型险滩,有漂流禁忌的“卷皮浪”。
2.本片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及作用如下:
开头符合优秀纪录片的标准,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观众:讲述外国人试图漂流长江,这不仅引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同时也是对中国人征服长江进行漂流做出的铺垫。
结尾不仅对整个影片起总结作用,同时也是情感的延续和升华。在结构上,开头引出后面的剧情,结尾是对前面的总结。
3.三首歌曲及作用分别是:
(1)探险人员遇难时,通过小提琴演奏出的悲凉音乐,渲染出悲凉的环境和心理。
(2)漂流虎跳峡时的音乐节奏快且非常激昂,节奏快不仅是对环境的一个侧面描写,同时也暗示出漂流虎跳峡时非常的惊险刺激。
(3)中科队完成探险时用激昂的进行曲,反映了漂流人员完成任务的一种成功的喜悦,是创作者内心的写照。
4.略
(一)填空题
1.论语 孟子 2.王维
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
3.白居易 歌诗合为事而作
4.资治通鉴 编年体
5.关汉卿 赵氏孤儿
6.孙犁 芦花荡 7.济慈
大地的诗歌 8.莫里哀
泼留希金 9.《高山流水》
伯牙 10.墨 砚
11.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英雄
12.白日焰火,金熊
(二)简答题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之后,到年老时,赵王又想启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结果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去没有人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2.“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觉”。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与刘,张桃源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3.(1)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2)《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心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的担忧。
4.(1)《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色,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
5.(1)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
(2)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这些人物都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力量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旧有的秩序,思想。生活中没有“套子”不行,人不受“套子”的约束也不行。必要的,合理的“套子”是保持社会稳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但落后反动“套子”是必须废除的。总之,人生要有规矩的约束,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三、材料作文
当今社会,“手机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其实不仅仅是广西师范学院,目前社会上已经有许多高校都已经着手采取措施规范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行为。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每日畅游于QQ空间,微博,朋友圈之间,反而把老师辛苦的教学当作了对自己的“打扰”,这严重影响了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的课堂变成了手机娱乐的场所,玩手机代替了做笔记,大好的青春“献给了手机”。许多大学生都表示,深受手机祸害,耽误了学业,“毕业时很后悔”。
然而,要从根本上遏制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入侵”,仅靠学生自律,个别任课教师的管控是不够的。有专家建议,必须通过有策略的引导,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专业,将包括手机使用在内的素养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开设公共必修课,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呈现,教育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后一篇: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