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著作、文集 |
协调好长期和短期战略目标
一个没有宏伟战略目标的企业,犹如一个没有志向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就一番大作为的。哈佛大学曾对一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长达25年的人生目标调查,结果发现:
3%有清晰长期目标的人他们最终成为了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
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多数生活处于中、上层水平;
60%模糊目标的人,基本生活在中、下层,整日为生存奔波;
27%无目标的人几乎生活在最底层,经常在失败阴影里挣扎。
人是如此,企业也是同样。可以说一个老板有多大的雄心,这个企业就能发展到多大。大家都知道美国的Oracle公司,公司上下一个口号,同心同德,要赶超微软,做世界第一,大家齐心协力,经过几年跳跃式发展,虽说尚未成为世界第一,可也成了响当当的世界第二。
世界体育用品巨头耐克(Nike)公司早年就订出了一个十分宏伟、大胆甚至艰难的目标:“挤垮阿迪达斯(Adidas)”,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耐克(Nike)员工奋发向前。虽然到今天为止耐克还没有完全“挤垮阿迪达斯”,但目前耐克在一些主要业务领域已经超越了阿迪达斯(Adidas)。
蒙牛在创业之初就把自己目标定为做中国乳业第二,就是确定了把伊利集团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蒙牛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在规划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时候,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知己知彼、要结合各方面的情况
假设有一个公司,要在20年内发展成为世界500强,那么,首先得明确20年后世界500强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像上面说的蒙牛,他们把自己的目标定为第二。表面上是牛根生对伊利集团和郑俊怀的感恩之情,实际又避开了竞争施压,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其实当时他们不用说第二,甚至第20都排不上。
对未来要有前瞻性
有一家马车公司这样定位它的长远目标:“我们为顾客提供品质一流的马车”。结果汽车出现后,该公司就倒闭了。设想一下,如果该公司把它定位为“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那么,马车需求下降后,它可以转为生产汽车,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所以企业的定位,不应该从产品出发,而应该从顾客需求出发,因为产品是会变的,而顾客需求,尤其是本质的需求是不变的。
在快达成目标时一定要适当调整
微软还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时,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
像以上所说的Oracle公司耐克(Nike)蒙牛他们的目标已经接近了。这时就应该重新规划自己的长远目标了。虽然长期发展目标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原因,但是, 一个具有清晰、持久的发展目标却是一个必要条件。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规划长远目标或许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 但却能很快变成每个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创业初期的小、弱、贫的状况,到今天拥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市场份额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二次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尽管表现相当活跃,但是能做到长时间持续发展的并不多,有些民营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规模和实力上没有很大的变化。
长远目标规划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薄弱的环节,企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步骤,或者即使制定了,也多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多数情况下,由于规划本身就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目标并没有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制定,导致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不了了之。实质上,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规划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其本身所起的作用。简而言之,好的规划,不仅为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更会促使企业管理的完善。
美国、日本、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长远规划一般为50年,最短也是30年,长的可达100年,几百年。而中国的企业发展规划一般是3~5年,即使长一点也就是10年左右。形成这种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们国家原来的体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领导是任命制,任期几年一换,所以没有人考虑得那么长远。80年代外国人讽刺中国人说:中国永远不可能有企业家,因为从没有人把企业当成家。
二是,国家政策的多变,使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敢想的那么长远。
三是,拿不出也不想拿钱来购置土地(还有政策限制)和规划,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今天改造、明天扩建,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四是,在企业经营中,官商结合、机会主义占了很大一个层面。
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我认为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长远指导短期,短期推动长远。我们不要死抱着长远目标不放,而是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竭尽全力干好。最后总结出一句话就是,通过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短期目标,同时不断密切关注长期愿景,这样的公司才能实现非凡的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