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故乡与他乡
(2022-06-17 14:36:50)
标签:
草衣丹凤平沙雁影秦岭最美是商洛茗烟斋 |
分类: 休养生息 |
端午.故乡与他乡
文:草衣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诗中写道:“梅花像少女卸去妆时一样零落,紧接着海棠就像懵懂的少女,匆匆忙忙涂抹上了新红艳丽的妆容。
等到荼蘼花开,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莓墙。”
荼蘼花落尽的时候,正是北京的五月天。按说,高考前的节骨眼,天气该是炎热的,但近几日的天气却有点微凉。
路过胡同的小市场,已经有樱桃上市,灯火通明的水果摊上陈列着各色鲜红水亮的水果。胡同里烟酒杂买店与小吃店都开着,但门庭冷清。行走间、我闻到一股糯米的香味,发现节近端午。
一晃、来北京三十多年了,饮食言语、行文习惯与生活习惯基本得到了北京式的改造。操着醋溜的普通话,不敢说遍知北京的山山水水,但因工作的原因、在地理地物方面自认为还是很了解北京,同时也很享受北京北部山城下的小镇生活。
“人在曹营心在汉”,日复一日的过着、但心里的情结、在我的思念与我的梦境里却总念着故乡的日子。尤其到了节日,或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于不经意处,咀嚼的都是故乡的记忆。
“粽子!粽子!”“牛头粽子!”
“粽子!粽子!槲叶粽子!”
丹凤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操着南北二山不同的口音在叫卖着,叫卖的人将一辆辆架子车放在街上卖吃喝的摊子边上。车子上码放着大半车槲叶,车子尾部放着一个盛着半盆粽子的大铁盆。
丹凤中学的门口,弥漫新华书店的书香和卖菜人架子车上潮湿的清香,芦苇叶的香气、槲叶的味道和糯米粽子的清香。街上的空气里还有隔壁油泼面的香味,新出锅的卤肉,刚端上来的羊肉泡,油泼辣子的味道,还有黄白两色的酿皮子。
酒厂门口堆放着酒厂漓出来的天麻片等着来人买走。买葡萄酒的人正在选购塑料桶。拿着铝壶的孩子要打啤酒回家,可眼瞅着肉夹馍的摊子就摆放在路旁梧桐树的绿荫里,摸摸手里的钱,咽了一口唾沫,回家吃面去了。
年初回到老家,原来的丹凤中学已经搬到老虎薩上去了,原来的地方留给了龙驹中学,龙驹中学变成了东小......哎!世事无常!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清晨起床出门,见一把花叶白底的艾草用红绳子绑了挂在门上。爱人刚买回来粽子。我说:今年的艾虎买的对呀!媳妇回答说:也不枉与你一起爬山涉水!
我与爱人都喜欢游玩,经彼此熏陶,愣是让一个北京女子认识了许多山乡里的植物。
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忽然感觉到,只有不服水土的植物,绝少有不服水土的人。
一阵铃声,老家的朋友发视频问我吃粽子了没有?我说:吃了!是苇子叶包的。
他发来一段南北二山人在集市上卖槲叶的视频。
集市在靠山公路的边上,沿着山坡一字排列着两行做买卖的人和物。好几辆架子车上都装着槲叶,在架子车的一头依旧放着一个装着粽子的大盆。
眼看着视频里的故乡,熟悉而又遥远。山坡、溪流,房舍、街道、物货、行人,熟悉而又陌生,听着视频里的对话,仿佛异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