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去”与“怕下来”
赵荣群
我写过一篇题为《昨天的追求并不完全是今天的理想》的小品文,主要是说了这样一个意思:“曾几何时,我们大力倡导竞争啊竞争啊——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大锅饭,砸烂铁交椅!竞争本身没有错,可是,发展到今天,过度讲竞争,让我们心力交瘁!曾几何时,我们大力倡导效率啊效率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效率本身没有错,可是,发展到今天,过度求效率,让我们疲于奔命!昨天我们追求来的结果,竟是今天的报应——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少有成就感,没有稳定感,缺乏安全感,整天穷于应付,惶惶不可终日。因此,可以说,我们昨天的追求并不完全是我们今天的理想。”有朋友读过此文之后批评我过于偏激了。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真人真事:
某电视台的竞争机制比较完善,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要两年一聘。有一个频道的总监,男的,四十多岁,在一次竞聘大会上落选了,回到办公室他号啕大哭,泪流满面。是委屈的泪?是痛楚的泪?我不去做这样的结论,免得给这件事情打上主观的烙印,我只是客观地叙述。由于他大哭不止,多方劝慰无效,同事们只好打电话把他的媳妇儿找到了单位来接他回家。
也许,他的综合能力确实不如他的竞争对手强,也许,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但不管有多少个“也许”,我都觉得一个让四十几岁的大男人号啕大哭的竞争结果有点令人忧虑。也许,是我的心肠太软,也许,是我过于保守,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可不管有多少个“也许”,我都不认为让一个四十几岁的大男人号啕大哭的竞争就一定是合理的,进步的。而且“两年一聘”的所谓竞争机制是有明显缺陷的,竞聘上来的,得有两三个月的熟悉、适应过程吧,等熟悉了,适应了,刚刚干了一年多,又要面临和准备下一个竞聘周期,那两年之内的有效工作时间还剩多少?如此的竞争机制,会提高效率吗?值得怀疑!况且,竞聘能不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没有暗箱操作,有没有幕后手脚,值得怀疑!
当然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下来的”,就有“上去的”,有号啕大哭的,就有喜笑颜开的,但这只是个结果,而在“两年一聘”的过程中,每个员工都在承受着“想上去”和“怕下来”的双重心理折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而每个单位都是“一百五十个吊桶打水——七十上八十下”的,这样就一定会好吗?
说了半天,我并不是在说不要竞争了,并不是在否定竞争的积极意义,我只是想说凡事都得有个度,“无过无不及”才好。这就像是我们对待“运动”的态度一样,大家都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就不需要总去强调运动的好处了,而是需要指出运动也得有个量,不是说运动越多越好。一位老中医就讲过:“运动要均衡,要适度,适量的运动能激活人的气血,而过量的运动则要损耗人的气血。所以每天运动一次到周身微汗即可,而有的人平常不运动,一到周末就去健身房运动到大汗淋漓,这就不叫锻炼身体了,这叫瞎折腾。”竞争当然也不能瞎折腾。说到这,我还想再讲一件事——也是真人真事:
某大学里某学院的一位教授,女的,五十多岁,有一天在课堂上还不到下课的时间,她却对学生们说:“今天就到这吧,我实在是讲不动了。”这位教授平时看上去挺风光的,带一帮研究生,做很大的科研项目,主编很高级别的教材,薪水也很丰厚,可是,一天24小时大都在工作,睡眠严重不足,疾病也经常来敲她的门,就是这么干,院长还不满意呢,院长说了,看到有的女教授梳洗打扮得干净漂亮,他心里就老大的不痛快——你有时间梳洗打扮就说明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教学工作,你就要拖全院争先创优的后腿!你说这个院长是不是也太心狠了点吧。像这位女教授都是中老年妇女了,还不让她梳洗打扮,整天披头散发的那好看吗?你看得下去吗?
其实这位女教授已经很努力了,这并不是说她的思想觉悟有多高,不是的,而是现实的压力摆在那呢——你“干不好”,你的“正教授”就会变成“副教授”,而且正教授里还要分出一二三级来,你不干行吗?真是等级森严啊,真是等级弄人啊!工作要干,而且要干好,对这一点,我没的说,但一个人要是成了工作的机器那还有意思了吗?工作的机器几乎没有个人的生活时间了——什么叫“个人的生活时间”啊?我所说的“个人的生活时间”就是人生在世,一天24小时你总得有点时间去顾及一下亲情、友情、爱情吧,至少你总得有点时间去睡个安稳觉去吃顿顺口饭吧?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仅要体现在工作上,也要体现在生活上。如果人人都是工作的机器,我真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东西!
要竞争,也得要稳定;要效率,也得要生命!
不对吗?
2010年4月2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