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京剧院尚派传人李莉

标签:
京剧尚派李莉传承人杂谈 |
李莉,女,天津京剧院一级演员。
传承谱系:
尚小云(1900—1976),京剧旦行尚派创始人。
杨荣环(1927—1999),师承尚小云。
孙荣蕙(1925—2003),师承尚小云。
http://s5/middle/4d044bf5g7dba340b8654&690
李莉(1946—至今),京剧旦行尚(小云)派再传弟子。师承杨荣环、孙荣蕙、崔荣英。擅长京剧尚派和梅派。
艺术实践:1958年考入天津戏曲学校,师从谷玉兰、杨荣环学花旦、青衣,兼随杜富隆学小生。在很短时间里学会了《一匹布》《荷珠配》《樊江关》《十三妹》《辕门射戟》等戏。后来演出了现代戏《沙家浜》《阮文追》《海港》及《芦花淀》等,深得观众喜爱。恢复传统戏后,先后出演了《玉堂春》《辛安驿》《大英杰烈》《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李慧娘》《佘赛花》《谢瑶环》《白蛇传》《战宛城》《昭君出塞》《乾坤福寿镜》《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等数十出不同行当、不同风格的传统京剧剧目,充分展示其能文能武、唱做俱佳的演员实力。
李莉从艺50年,在传承京剧艺术方面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票界学生,她都精心教授。
带徒:专业赵月霞、张悦、周利、徐佳丽、吴燕、韩冬柏等;票友刘佳等。
技艺特点:
京剧旦行尚派艺术特点:尚小云天赋极佳。其嗓音宽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为难能可贵。尚小云在演唱上直接继承了阳刚一派的传统,早期恪守传统青衣“口紧字松”的唱法,其后受陈德霖影响,于刚健中辅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发音上抗下坠,对比鲜明,注重气势,给人纵横捭阖、拔险攻坚的刚劲之美。尚小云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后来旦角每每减少词句,有时还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词。尚小云在京剧旦行各领域都有所涉足,无论青衣、花旦、刀马甚至武旦,都能胜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处是并不致力于打破这些行当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一个特殊环境下,都以不同的行当适应表演的需要。
尚派的做工身段,如跑圆场等,能越跑越圆,有前激后荡之势。起落准确,跬步不失。舞蹈身段,尚小云的武工,在四大名旦中独树一帜,最为人称道。每举手投足间,矫健非常。舞蹈是京剧旦行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表演手段。尚小云在其新编剧中,也作了可贵的探索。
尚小云打破了以往京剧旦行(青衣)专门讲究“贞女节烈”的道德评判标准,从“烈”之一端引发了“侠”、“义”、“刚”、“健”等内涵,从更广阔的层面关注妇女的生存和生活价值,实际上已隐含了对传统妇女观念的批判,颇具时代意义。尚小云的这一尝试,大大增强了京剧旦角(青衣)一行的表现力,拓展了京剧旦行的表现空间。他在剧目内容上大胆地取少数民族及域外生活为背景,这也是京剧史上的首创,
李莉在艺宗尚派艺术特点的基础上,还擅长梅派。她戏路很宽,能文能武,嗓音甜润,扮相俊美,表演细腻,台风潇洒,是一位可塑性很强的性格化演员。常演剧目有数十出不同行当的京剧传统剧目,充分展示了她能文善武、唱做兼备的艺术实力。她继承流派,不限于求其形似的外在模拟,而是在求其形似的同时,掌握多种流派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独特的方式、方法,再求其形似。
个人成就:
1986年,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以《司马执剑》获得“优秀主角奖”。
1991年,全国中青年电视京剧大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
2001年,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在《华子良》剧中担任双枪老太婆角色,获得“表演奖”。
转帖自丁平《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介绍》
转帖时做了几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