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 关于新艳秋与程砚秋的议论(一)

(2008-10-05 16:51:41)
标签:

杂谈

由于老一代程派演员新艳秋的去世,引起京剧爱好者们的议论。大家对老一代演员的陆续故去表达了留恋之情,对新老说了许多赞誉之辞。这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也由于有些网友虽然自许喜欢程派,但并没有看过程砚秋先生的戏,或者去了解程派发展的历史,只是拿现在一部分程派演员做参照,就来评价新老的艺术,自然会有新奇的感受,难免有过誉之虞。至于涉及历史恩怨,则更因不知当时的情形,而混淆了是非。甚至有语涉责难、否定程砚秋先生的孟浪言语。这就太不应该了。因此,有在这里略谈一二,以正视听。


(1)在当年新、程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程先生是受害者,防卫者。程先生只是拒绝收徒,防范偷戏而已。对于各种色彩的压力,程先生避之犹恐不及,那里有能力对对方采取什么行动呢。所以,当解放后程先生已以*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对旧社会艺人的同情、理解出发,宽宏大度地原谅了新艳秋。“原谅”本身就表明新老板过去确有对不起程先生,不该做的事。怎么能因此就颠倒是非,反而说成是新老板受压制迫害呢?如果一受原谅就翻案,那谁还敢高姿态,讲宽容呢?


(2)对新艳秋艺术的评价也应实事求是。不容讳言,新老板学程是偷学的,是从外边看、听,以模仿为主,力求形似的。像这样偷学而模仿得很像的,也是很难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被称为“天桥马连良”的梁益鸣先生。当时,北京城喜欢听马先生而又买不起大戏园子戏票的戏迷们,就去天桥听梁先生的马派戏,一样过瘾。但是,偷学毕竟不是亲授。有许多本门本派的窍要、绝活还是无法通过偷学学到手的。甭说这些,就是日夜追随,耳闻目睹,熏陶得来的气质,哪里是偷学者可以想象的呢!所以,新老板就有学程而学不到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说,那是体现个人所长的“创新”,真是骇人听闻。想当年,新老板学程惟恐不像,千方百计要做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她做梦也不会想着要“创新”呀。她要是不以程派为标榜,而自称创新,那还有票可卖吗?只有现在,那些不以票房收入为生计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们,才会把创新挂在嘴边上,来遮自己传统继承不下来,流派学得不到位的丑。新老板模仿程先生确实比现在大部地区程派演员高明,那是她及(几)十年舞台艺术实践磨练出来的。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中青年演员学习,也是我们戏剧工作者包括领导应当深思的。但是,把新老板捧得太高,甚至要和程砚秋先生并驾齐驱,就太离谱了。

 

本贴由李一白于2008年10月02日15:05:0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